簡介
編輯管理程序(也稱為虛擬機監 視器、VMM 或虛擬器)是一種創建和運行虛擬機的計算機軟件、固件或硬件。
管理程序在其上運行一個或多個虛擬機的計算機稱為宿主機,每個虛擬機稱為來賓機。
管理程序為客戶操作系統提供虛擬操作平臺并管理客戶操作系統的執行。與模擬器不同,來賓在本機硬件上執行大部分指令。各種操作系統的多個實例可能共享虛擬化的硬件資源:例如,Linux、Windows 和 macOS 實例都可以在單個物理 x86 機器上運行。
這與操作系統級虛擬化形成對比,其中所有實例(通常稱為容器)必須共享一個內核,盡管來賓操作系統在用戶空間中可能不同,例如具有相同內核的不同 Linux 發行版。
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大約 1970 年; IBM 為 360/65 創造了它,后來又將它用于 CP-67 的 DIAG 處理程序。 在早期的 CP/CMS (1967) 系統中,使用了術語控制程序。
分類
編輯在他 1973 年的論文《虛擬計算機系統的體系結構原理》中,羅伯特·P·戈德堡 (Robert P. Goldberg) 將管理程序分為兩種類型:
Type-1、本機或裸機管理程序這些管理程序直接在主機的硬件上運行,以控制硬件和管理來賓操作系統。 因此,它們有時被稱為裸機管理程序。IBM 在 1960 年xxx發的xxx個管理程序是本機管理程序。 其中包括測試軟件 SIMMON 和 CP/CMS 操作系統,即 IBM z/VM 的前身。
Type-2 或托管管理程序這些管理程序像其他計算機程序一樣在傳統操作系統 (OS) 上運行。虛擬機xxx器作為主機上的進程運行。Type-2 管理程序從主機操作系統中抽象出來賓操作系統。
這兩種類型之間的區別并不總是很清楚。例如,KVM 和 bhyve 是內核模塊,可以有效地將主機操作系統轉換為 type-1 管理程序。同時,由于 Linux 發行版和 FreeBSD 仍然是通用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相互競爭 VM 資源,因此 KVM 和 bhyve 也可以歸類為 type-2 hypervisor。
大型機起源
編輯第 一個提供完全虛擬化的管理程序是測試工具 SIMMON 和一次性的 IBM CP-40 研究系統,它于 1967 年 1 月開始生產使用,成為 IBM CP/CMS 操作系統的第 一個版本。 CP-40 在劍橋科學中心修改的 S/360-40 上運行以支持動態地址轉換,這是一種啟用虛擬化的功能。 在此之前,計算機硬件僅被虛擬化到允許多個用戶應用程序同時運行的程度,例如 CTSS 和 IBM M44/44X。 使用 CP-40,硬件的管理狀態也被虛擬化,允許多個操作系統在單獨的虛擬機上下文中同時運行。
程序員很快為 IBM System/360-67 實施了 CP-40(作為 CP-67),這是第 一個能夠完全虛擬化的生產計算機系統。IBM 于 1966 年發售了這臺機器;它包括用于虛擬內存的頁面轉換表硬件和其他允許所有內核任務(包括 I/O 和中斷處理)完全虛擬化的技術。CP-40 和 CP-67 均于 1967 年開始投入生產。從 1968 年到 1970 年代初期,IBM 客戶可以使用 CP/CMS , 在沒有支持的源代碼形式。
CP/CMS 是 IBM 試圖為其大型計算機構建強大的分時系統的一部分。通過同時運行多個操作系統,虛擬機管理程序提高了系統的健壯性和穩定性:即使一個操作系統崩潰,其他操作系統也會繼續工作而不會中斷。事實上,這甚至允許部署和調試操作系統的測試版或實驗版,甚至是新硬件的部署和調試,而不會危及穩定的主要生產系統,也不需要昂貴的額外開發系統。
IBM 在 1970 年宣布其 System/370 系列沒有虛擬化所需的虛擬內存功能,但在 1972 年 8 月的公告中添加了它。
虛擬化已在所有后繼系統中體現出來,因此所有現代 IBM 大型機(包括 zSeries 系列)都保持與 1960 年代 IBM S/360 系列的向后兼容性。 1972 年的公告還包括 VM/370,這是 S/370 的 CP/CMS 的重新實現。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