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圖
編輯流程圖是一種表示工作流或過程的圖表。 流程圖也可以定義為算法的圖形表示,是解決任務的分步方法。
流程圖將步驟顯示為各種框,并通過用箭頭連接框來顯示它們的順序。 此圖解表示說明了給定問題的解決方案模型。 流程圖用于分析、設計、記錄或管理各個領域的過程或程序。
概覽
編輯流程圖用于設計和記錄簡單的流程或程序。 與其他類型的圖表一樣,它們有助于可視化流程。 許多好處中的兩個是缺陷,瓶頸可能會變得明顯。 流程圖通常使用以下主要符號:
- 通常稱為活動的流程步驟用矩形框表示。
- 決定通常表示為菱形。
當圖表被分為不同的垂直或水平部分時,流程圖被描述為跨職能的,以描述不同組織單元的控制。 出現在特定部分的符號在該組織單位的控制范圍內。 跨職能流程圖允許作者正確定位執行某項行動或做出決策的責任,并顯示每個組織單元對單個流程的不同部分的責任。
流程圖表示流程的某些方面,通常由其他類型的圖表補充。 例如,Kaoru Ishikawa 將流程圖定義為質量控制的七個基本工具之一,僅次于直方圖、帕累托圖、檢查表、控制圖、因果圖和散點圖。 類似地,在軟件開發中使用的標準概念建模符號 UML 中,作為一種流程圖的活動圖只是許多不同圖表類型中的一種。
Nassi-Shneiderman 圖和 Drakon 圖是過程流的另一種表示法。
常見的替代名稱包括:流程圖、過程流程圖、功能流程圖、流程圖、流程圖、功能流程圖、業務流程模型、流程模型、過程流程圖、工作流程圖、業務流程圖。 術語流程圖和流程圖可以互換使用。
流程圖的底層圖結構是一個流圖,它抽象出節點類型、它們的內容和其他輔助信息。
歷史
編輯Frank 和 Lillian Gilbreth 在演示文稿中介紹了xxx個用于記錄流程的結構化方法,流程流程圖:流程圖:尋找最佳工作方式的xxx步,給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 (ASME) 的成員 ) 在 1921 年。Gilbreths 的工具很快進入了工業工程課程。 1930 年代初期,工業工程師 Allan H. Mogensen 在紐約普萊西德湖舉行的工作簡化會議上開始培訓商界人士使用某些工業工程工具。
Art Spinanger 是 Mogensen 班的 1944 年畢業生,他將這些工具帶回了寶潔公司,在那里他開發了他們的“審慎方法變更計劃”。 Ben S. Graham,另一位 1944 年畢業生,Standard Register Industrial 的 Formcraft 工程總監,通過他開發的多流程圖將流程圖應用于信息處理,以呈現多個文檔及其關系。 1947 年,ASME 采用了源自 Gilbreth 的原始作品的符號集作為 ASME 標準:操作和流程流程圖。
Douglas Hartree 在 1949 年解釋說,Herman Goldstine 和 John von Neumann 開發了一個流程圖(最初是圖表)來規劃計算機程序。
他當時的敘述得到了 IBM 工程師和戈德斯坦個人回憶的認可。
流程圖成為描述計算機算法的流行工具,但在 20 世紀 70 年代流行度下降,當時交互式計算機終端和第三代編程語言成為計算機編程的常用工具,因為算法可以更簡潔地表達為此類語言的源代碼。 通常使用偽代碼,它使用這些語言的常見習語,而不嚴格遵守特定語言的細節。
在 21 世紀初期,流程圖仍用于描述計算機算法。 UML 活動圖和 Drakon 圖表等現代技術可以被認為是流程圖的擴展。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