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X規格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ATX規范是英特爾于1995年制定的主板和電源配置規范,旨在改進以前的事實上的標準,如AT設計。這是多年來臺式機機箱、主板和電源設計的第一次重大改變,提高了零件的標準化和互換性。規范定義了尺寸;安裝點;輸入/輸出面板;以及電腦機箱、主板與電源供應器之間的電源接口與連接器接口。 ATX規格是最常見的主板設計。其他針對小型主板的標準,通常會保留基本的背面布局,但會減少主板的尺寸和擴展槽的數量。全尺寸A...

    ATX規格

    編輯

    ATX規范是英特爾于1995年制定的主板和電源配置規范,旨在改進以前的事實上的標準,如AT設計。 這是多年來臺式機機箱、主板和電源設計的xxx次重大改變,提高了零件的標準化和互換性。 規范定義了尺寸; 安裝點; 輸入/輸出面板; 以及電腦機箱、主板與電源供應器之間的電源接口與連接器接口。

    概覽

    編輯

    ATX規格是最常見的主板設計。 其他針對小型主板的標準,通常會保留基本的背面布局,但會減少主板的尺寸和擴展槽的數量。 全尺寸 ATX 規格板的尺寸為 12 × 9.6 英寸(305 × 244 毫米),這使得許多 ATX 規格機箱可以接受 microATX 規格板。 ATX規格規格于1995年由英特爾發布,此后經過多次修訂。 最新的 ATX 規格主板規格是 2.2 版。EATX 規格(擴展 ATX 規格)是 ATX 規格主板的更大版本,尺寸為 12 × 13 英寸(305 × 330 毫米)。 雖然一些雙 CPU 插槽主板已采用 ATX 規格,但 EATX 規格的額外尺寸使其成為雙插槽系統的典型外形尺寸,并帶有支持四個或八個內存通道的插槽,適用于具有大量內存通道的單插槽系統 內存插槽。

    連接器

    編輯

    在電腦機箱的背面,對AT標準進行了一些重大改動。 最初的 AT 風格機箱只有一個鍵盤連接器和用于附加卡背板的擴展槽。 任何其他板載接口必須通過飛線連接到連接器,這些連接器要么安裝在機箱提供的空間上,要么安裝在未使用的擴展槽位置的支架上。

    ATX 規范允許每個主板制造商將這些端口放置在系統背面的矩形區域中,他們可以自行定義排列方式,盡管大多數制造商都遵循了一些通用模式,具體取決于主板提供的端口。 機箱通常以一種常見的布置方式配備可拆卸面板,也稱為 I/O 板或 I/O 護板。 如有必要,可以更換 I/O 板以適應正在安裝的主板; I/O 板通常包含在并非為特定計算機設計的主板中。 計算機在沒有安裝板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運行,盡管外殼中會有開放的縫隙,這可能會影響 EMI/RFI 屏蔽并允許灰塵和隨機異物進入。 制作的面板允許在 ATX 規格機箱中安裝 AT 主板。 一些 ATX 規格主板帶有集成 I/O 板。

    ATX 規范還使 PS/2 風格的迷你 DIN 鍵盤和鼠標連接器無處不在。 AT 系統為鍵盤使用 5 針 DIN 連接器,并且通常與串行端口鼠標一起使用。 許多現代主板正在逐步淘汰 PS/2 式鍵盤和鼠標連接器,轉而使用更現代的通用串行總線。 現代 ATX 規格主板正在慢慢淘汰的其他傳統連接器包括 25 針并行端口和 9 針 RS-232 串行端口。 取而代之的是板載xxx端口,例如以太網、FireWire、eSATA、音頻端口、視頻、額外的 USB 端口和 Wi-Fi。

    ATX規格

    ATX 規格規范的一個顯著問題是,上次修訂時電源通常放置在計算機機箱的頂部,而不是底部。 這導致了一些有問題的端口標準位置,特別是 4/8 針 CPU 電源,它通常位于板的頂部邊緣,以便于頂部安裝的電源。 這使得底部安裝電源的電纜很難到達,并且通常需要在背板上有一個特殊的切口,以便電纜從后面進入并繞著電路板彎曲,這使得插入和電線管理變得非常困難。 許多電源電纜幾乎無法到達或無法到達,或者太硬而無法彎曲,并且由于這種放置通常需要延長。

    變體

    編輯

    幾種 ATX 規范派生的設計已被指定使用相同的電源、安裝和基本的后面板布置,但為板的大小和擴展槽的數量設置了不同的標準。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6022/

    (5)
    詞條目錄
    1. ATX規格
    2. 概覽
    3. 連接器
    4. 變體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