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 安心定位
安心定位
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于2001年4月正式推出《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并將心理咨詢師正式列入《中國職業大典》。2002年7月,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項目正式啟動。自職業資格認證項目啟動以來,已向社會培養輸送了一批具有心理咨詢師從業資格的人員。然而目前心理咨詢師在職業化的進程中還處于起步階段。 1.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心理咨詢從業人數仍存在較大缺口。 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13億人口中有各種精神和心理障礙的患者多達1600多萬,1.5億青少年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就有3000萬人。中國大概有1.9億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按照美國每100萬人中有1000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比例計算的話,在我國每100萬人中只有2-4人。因此,中國的心理咨詢師尚有47.6萬的缺口,而目前全國取得心理咨詢資格證書的人員遠遠達不到這個數量。此外,與美國相比,心理咨詢師在中國并非高收入職業,導致潛在從業人員不愿做過多投入。 2.從業法規尚不成熟,致使來訪者擔心權益受到侵害。 相關的從業法規還不健全,沒有具體法律法規能夠保護咨詢師與來訪者權益。因缺乏法律保護,來訪者對咨詢師存在著不信任,來訪者擔心自己的私人問題被曝光,擔心自己的經濟付出不能得到合理的回報等,從而不愿意將心理問題交給心理咨詢師來解決。 3.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破壞心理咨詢行業良性發展。 盡管按照國家職業資格心理咨詢師培訓鑒定工作的統一要求,已經或準備從事心理咨詢師職業的人員,都應該經過專門的職業培訓,獲得全國統一頒發的心理咨詢師《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從事相應心理咨詢活動。但實際情況是,一些參加職業資格考試人員往往通過半年或一年的培訓就能拿到職業資格證書,然而這部分人員往往不具備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能力,受利益趨勢濫竽充數,損害來訪者利益,破壞心理咨詢行業的良性發展。 鑒于此,需要有一家第三方平臺,為咨詢師與來訪者搭建橋梁,促進心理咨詢行業有序發展: 1.第三方平臺提供咨詢場地,解決咨詢師前期投入問題; 2.第三方平臺提供全程監管,維護咨詢師與來訪者權益; 3.第三方平臺對咨詢師進行篩選,并將咨詢師信息掛在平臺上,讓來訪者自主選擇合適的咨詢師,保障來訪者購買到正規服務。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