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CD播放機
編輯CD播放機是一種播放音頻光盤的電子設備,光盤是一種數字光盤數據存儲格式。 CD 播放機于 1982 年首次出售給消費者。CD 通常包含音樂或有聲讀物等音頻材料的錄音。 CD 播放機可能是家庭立體聲系統、汽車音響系統、個人電腦或便攜式 CD 播放機(如 CD 音箱)的一部分。 大多數 CD 播放機通過耳機插孔或 RCA 插孔產生輸出信號。 要在家庭立體聲系統中使用 CD 播放機,用戶將 RCA 電纜從 RCA 插孔連接到高保真音響(或其他放大器)和揚聲器以收聽音樂。 要使用帶有耳機輸出插孔的 CD 播放機收聽音樂,用戶將耳機或耳機插入耳機插孔。
現代設備可以播放原始 CD PCM 音頻編碼以外的音頻格式,例如 MP3、AAC 和 WMA。 在俱樂部播放舞曲的 DJ 經常使用播放速度可調的專業播放器來改變音樂的音調和節奏。 使用 CD 播放機通過擴聲系統為活動播放音樂的音頻工程師使用專業的音頻級 CD 播放機。 CD 播放功能也可用于配備 CD-ROM/DVD-ROM 驅動器的計算機以及 DVD 播放器和大多數基于光盤的家用視頻游戲機。
歷史
編輯美國發明家 James T. Russell 因發明了xxx個在光學透明箔片上記錄數字信息的系統而聞名,該箔片由高功率鹵素燈從后面照亮。 Russell 的專利申請于 1966 年首次提交,并于 1970 年獲得專利。經過訴訟,Sony 和 Philips 在 1980 年代授權 Russell 的專利(當時由一家加拿大公司 Optical Recording Corp. 持有)。
光盤是激光光盤技術的演變,其中使用聚焦的激光束來實現高質量數字音頻信號所需的高信息密度。原型由飛利浦和索尼在 1970 年代后期獨立開發。 1979 年,索尼和飛利浦成立了一個工程師聯合工作組來設計新的數字音頻光盤。 經過一年的實驗和討論,紅皮書 CD-DA 標準于 1980 年發布。在 1982 年商業發行后,光盤及其播放器非常受歡迎。 盡管售價高達 1,000 美元,但 1983 年至 1984 年間在美國售出了超過 400,000 張 CD 播放機。光盤的成功歸功于飛利浦和索尼之間的合作,他們共同商定并開發兼容硬件 . CD 的統一設計讓消費者可以購買任何公司的任何光盤或播放器,讓 CD 在家庭音樂市場上獨領風騷。
索尼 CDP-101 于 1982 年發布,是世界上xxx款商業發布的光盤播放器。
與早期的激光光盤播放器不同,xxx批 CD 播放機已經使用激光二極管,而不是更大的氦氖激光器。
數字音頻激光光盤原型
1974 年,飛利浦音頻部門總監 Lou Ottens 成立了一個小組,旨在開發一種直徑為 20 厘米(7.9 英寸)且音質優于黑膠唱片的模擬光盤。 然而,由于模擬格式的性能不盡如人意,飛利浦的兩位研究工程師在 1974 年 3 月推薦了數字格式。1977 年,飛利浦隨后成立了一個實驗室,其使命是制作數字音頻光盤。 飛利浦原型光盤的直徑設置為 11.5 厘米(4.5 英寸),即錄音帶的對角線。
Heitaro Nakajima 于 1970 年在日本國家公共廣播組織 NHK 內開發了早期數字錄音機,1971 年成為索尼音頻部門的總經理。他的團隊使用 Betamax 視頻開發了數字 PCM 適配器錄音機 錄音機于 1973 年問世。此后,在 1974 年輕松實現了在光盤上存儲數字音頻的飛躍。 索尼于 1976 年 9 月首次公開展示了一張光學數字音頻光盤。
一年后,即 1977 年 9 月,索尼向媒體展示了一張 30 厘米(12 英寸)的光盤,可以播放 60 分鐘的數字音頻(44,100 赫茲采樣率和 16 位 分辨率)使用 MFM 調制。 1978 年 9 月,該公司展示了一種具有 150 分鐘播放時間、44,056 赫茲采樣率、16 位線性分辨率和交叉交錯糾錯碼的光學數字音頻光盤——規格類似于后來為標準緊湊型確定的規格 1980 年的光盤格式。索尼數字音頻光盤的技術細節在 1979 年 3 月 13 日至 16 日于布魯塞爾舉行的第 62 屆 AES 大會上公布。 索尼的 AES 技術論文于 1979 年 3 月 1 日發表。一周后,即 3 月 8 日,飛利浦在荷蘭埃因霍溫舉行的名為“飛利浦介紹光盤”的新聞發布會上公開展示了光學數字音頻光盤的原型。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