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子器件
編輯固態電子器件是指半導體電子器件:使用晶體管、二極管和集成電路 (IC) 等半導體器件的電子設備。 該術語還用作形容詞,用于指代沒有活動部件的半導體電子設備取代具有活動部件的設備,例如使用晶體管開關代替動臂機電繼電器的固態繼電器,或 固態硬盤 (SSD) 是計算機中用于替代硬盤驅動器的一種半導體存儲器,后者將數據存儲在旋轉磁盤上。
歷史
編輯固態一詞在 1960 年代半導體時代初期開始流行,以區分這種基于晶體管的新技術,其中器件的電子動作發生在固態,與以前使用真空管的電子設備不同, 其中電子作用發生在氣態。 半導體器件的工作原理是控制由電子或空穴組成的電流,該電流由在半導體材料(如硅)的固態晶體片內移動組成,而它所取代的熱電子真空管的工作原理是控制由粒子、電子或離子組成的氣體傳導的電流,移動 在密封管內的真空中。
雖然xxx個固態電子設備是貓須探測器,一種粗制的半導體二極管,大約在 1904 年發明,但固態電子學是從 1947 年晶體管的發明開始的。在此之前,所有電子設備都使用真空管,因為 真空管是xxx可以放大的電子元件——這是所有電子產品的基本功能。 晶體管是 John Bardeen 和 Walter Houser Brattain 于 1947 年在貝爾實驗室的 William Shockley 手下工作時發明的,它還可以放大并取代真空管。 xxx個晶體管 Hi-Fi 系統由 GE 的工程師開發,并于 1955 年在費城大學進行了演示。在商業生產方面,Fisher TR-1 是xxx個全晶體管前置放大器,于 1956 年年中上市。 1961 年,一家名為 Transis-tronics 的公司發布了一款固態放大器 TEC S-15。
在 1960 年代和 70 年代,晶體管取代了笨重、易碎、耗能大的真空管,不僅在技術上而且在人們的習慣上創造了一場xxx,使xxx款真正便攜的消費電子產品成為可能,例如晶體管收音機、盒式磁帶 播放器、對講機和石英表,以及xxx臺實用的電腦和手機。 固態電子設備的其他示例包括微處理器芯片、LED 燈、太陽能電池、相機中使用的電荷耦合器件 (CCD) 圖像傳感器和半導體激光器。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6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