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電視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目錄

    數字電視

    編輯

    數字電視 (DTV) 是使用數字編碼傳輸電視信號,與早期使用模擬信號模擬電視技術形成對比。 在它發展的時候,它被認為是一項創新進步,代表了自 1950 年代彩色電視以來電視技術的xxx次重大發展。 現代數字電視以高清晰度電視 (HDTV) 傳輸,分辨率高于模擬電視。 它通常使用寬屏寬高比(通常為 16:9),與較窄的模擬電視格式形成對比。 它更經濟地利用稀缺的無線電頻譜空間; 它可以在與單個模擬頻道相同的帶寬內傳輸多達七個頻道,并提供許多模擬電視無法提供的新功能。 從模擬廣播到數字廣播的轉變始于 2000 年左右。世界不同地區采用了不同的數字電視廣播標準; 以下是使用更廣泛的標準:

    • 數字視頻廣播 (DVB) 使用編碼正交頻分復用 (OFDM) 調制并支持分層傳輸。 該標準已在歐洲、非洲、亞洲和澳大利亞共計約 60 個國家/地區采用。
    • 高級電視系統委員會 (ATSC) 標準使用八級殘留邊帶 (8VSB) 進行地面廣播。 該標準已被 9 個國家采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韓國、巴哈馬、牙買加、多米尼加共和國、海地和蘇里南。
    • 綜合業務數字廣播 (ISDB) 是一種旨在為固定接收器以及便攜式或移動接收器提供良好接收效果的系統。 它利用 OFDM 和二維交織。 它支持最多三層的分層傳輸,并使用 MPEG-2 視頻和高級音頻編碼。 該標準已在日本和菲律賓采用。 ISDB-T International 是使用 H.264/MPEG-4 AVC 對該標準的改編,該標準已被大多數南美洲和講葡萄牙語的非洲國家采用。
    • 數字地面多媒體廣播 (DTMB) 采用時域同步 (TDS) OFDM 技術,以偽隨機信號幀作為 OFDM 塊和訓練符號的保護間隔 (GI)。 DTMB標準已在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采用。
    • 數字多媒體廣播 (DMB) 是韓國開發的一種數字無線電傳輸技術,是國家信息技術目的一部分,用于將電視、廣播和數據廣播等多媒體發送到手機筆記本電腦和 GPS 導航系統等移動設備 .

    歷史

    編輯

    背景

    數字電視的根源與廉價、高性能計算機的可用性有關。 直到 1990 年代,數字電視才真正成為可能。 由于未壓縮視頻的高帶寬要求不切實際,數字電視以前實際上不可行,標準清晰度電視 (SDTV) 信號需要大約 200 Mbit/s,高清電視 (HDTV) 需要超過 1 Gbit/s。

    發展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東芝推出了具有數字功能的電視機,使用微處理器等集成電路芯片將模擬電視廣播信號轉換為數字視頻信號,實現了凍結畫面和同時顯示兩個頻道等功能。 1986 年,Sony 和 NEC Home Electronics 宣布了他們自己的具有數字視頻功能的類似電視機。 然而,他們仍然依賴模擬電視廣播信號,當時還沒有真正的數字電視廣播。

    1986 年,日本電報電話公司 (NTT) 和日本郵電省 (MPT) 提出了數字電視廣播服務,計劃開發綜合網絡系統服務。 然而,在 1990 年代初期采用運動補償 DCT 視頻壓縮格式(如 MPEG)之前,實際實現這種數字電視服務是不可能的。

    在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隨著日本消費電子公司大力發展 HDTV 技術,以及 MUSE 模擬格式被日本公共廣播公司 NHK 提議作為全球標準。

    數字電視

    日本的進步被視為xxx者,有可能使美國電子公司黯然失色。 直到 1990 年 6 月,日本的 MUSE 標準——基于模擬系統——是正在考慮的超過 23 種不同技術概念中的領跑者。

    1988 年至 1991 年間,多個歐洲組織致力于為 SDTV 和 HDTV 制定基于 DCT 的數字視頻編碼標準。 CMTT 和 ETSI 的 EU 256 項目以及意大利廣播公司 RAI 的研究開發了一種 DCT 視頻編解碼器,可以以 34 Mbit/s 的速度播放 SDTV,以大約 70–140 Mbit/s 的速度播放接近演播室質量的 HDTV。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7072/

    (1)
    詞條目錄
    1. 數字電視
    2. 歷史
    3. 背景
    4. 發展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