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基礎設施
編輯Ole Hanseth (2002) 將信息基礎設施定義為共享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的、標準化的和異構的安裝基礎,Pironti (2006) 將信息基礎設施定義為支持信息基礎設施的所有人員、流程、程序、工具、設施和技術。 信息的創建、使用、傳輸、存儲和銷毀。
信息基礎設施的概念于 1990 年代引入并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得到完善,已證明對信息系統 (IS) 領域非常有成效。 它改變了從組織到網絡,從系統到基礎設施的視角,允許對信息系統有一個全球和新興的視角。 信息基礎設施是一種組織形式、分析視角或語義網絡的技術結構。
信息基礎設施 (II) 的概念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引入的,首先是作為一項政治倡議 (Gore, 1993 & Bangemann, 1994),后來作為 IS 研究中的一個更具體的概念。 對于 IS 研究團體來說,一個重要的靈感來自 Hughes (1983) 對大型技術系統的描述,分析為社會技術權力結構 (Bygstad, 2008)。 信息基礎設施通常不同于前幾代大型技術系統,因為這些數字社會技術系統被認為是生成性的,這意味著它們允許新用戶連接甚至使用該系統。
信息基礎設施作為一種理論,已被用于構建大量廣泛的案例研究(Star 和 Ruhleder 1996;Ciborra 2000;Hanseth 和 Ciborra 2007),特別是開發 IS 設計的替代方法:基礎設施應該是 通過建立工作的本地解決方案來支持本地實踐,這些解決方案隨后被鏈接在一起,而不是通過定義通用標準并隨后實施它們(Ciborra 和 Hanseth 1998)。 它后來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設計理論,專注于安裝基礎的增長(Hanseth 和 Lyytinen 2008)。
信息基礎設施包括互聯網、衛生系統和企業系統。 將 Facebook、LinkedIn 和 MySpace 等創新納入優秀示例也是一致的 (Bygstad, 2008)。 Bowker 描述了幾個對分析信息基礎設施非常有幫助的關鍵術語和概念:疊層、自舉、圖形/背景,以及對基礎設施倒置的簡短討論。 疊層是一個分析概念,有助于提出有關歷史數據的問題。 自舉是基礎設施必須已經存在才能存在的想法 (2011)。
定義
編輯相關的技術和非技術元素(Hanseth 和 Monteiro 1996)。
信息基礎設施作為形成性環境,不僅可以塑造工作慣例,還可以塑造人們看待實踐的方式,認為它們是“自然的”,并賦予它們首要的必要性。 基礎設施成為塑造組織實踐理所當然的重要因素(Ciborra 和 Hanseth 1998)。
有助于健康信息系統運行的技術和人員組成部分、網絡、系統和流程(Braa 等人,2007 年)。
一組組織實踐、技術基礎設施和社會規范,共同為遠距離科學工作的順利運作提供保障(Edwards 等人,2007 年)。
在開放和標準化接口上開發的共享、不斷發展、異構的 IT 功能安裝基礎(Hanseth 和 Lyytinen 2008)。
詞源
編輯根據在線詞源詞典 (OED),構成短語信息基礎設施的詞源如下:
Information late 14c.,通知行為,來自 O.Fr. informacion, enformacion information, advice, instruction, 來自 L. informationem (nom. informatio) outline, concept, idea, noun of action from pp. stem of informare (see inform). 意思是交流的知識來自 15 世紀中期。 信息技術從 1958 年開始證明。信息xxx從 1969 年開始。
基礎設施 1887,來自神父。 基礎設施(1875); 參見基礎結構。 構成任何操作或系統基礎的安裝。 本來是軍事意義上的。
理論
編輯維度
根據 Star 和 Ruhleder 的說法,信息基礎設施有 8 個維度。
- 嵌入
- 透明度
- 范圍或范圍
- 作為會員的一部分學習
- 與慣例的聯系
- 標準的體現
- 建立在已安裝的基礎上
- 分解后可見
作為一項公共政策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校長兼信息研究教授 Christine L. Borgman 認為,與所有基礎設施一樣,信息基礎設施受制于公共政策。 在美國,公共政策將信息基礎設施定義為對 m 至關重要的物理和基于網絡的系統。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7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