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遙測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目錄

    遙測

    編輯

    遙測是在遠程點就地收集測量值或其他數據,并將其自動傳輸到接收設備(電信)以進行監控。 這個詞源自希臘詞根 tele、remote 和 metron、measure。 需要外部指令和數據才能運行的系統需要遙測、遙控指令的對應物。

    盡管該術語通常指的是無線數據傳輸機制(例如,使用無線電超聲波或紅外線系統),但它還包括通過其他媒體傳輸的數據,例如電話或計算機網絡、光鏈路或其他有線通信(如電力線載波)。 許多現代遙測系統通過使用 SMS 接收和傳輸遙測數據來利用 GSM 網絡的低成本和普遍性。

    遙測器是遙測中使用的物理設備。 它由傳感器、傳輸路徑和顯示、記錄或控制設備組成。 電子設備廣泛用于遙測,可以是無線的或有線的,模擬的或數字的。 其他技術也是可能的,例如機械液壓光學

    遙測可以被換向以允許在固定幀中傳輸多個數據流

    歷史

    編輯

    工業遙測的開始是在蒸汽時代,雖然當時傳感器還不叫遙測。 示例是 James Watt (1736-1819) 為他的蒸汽機添加的用于從(近)距離進行監控的附件,例如水銀壓力計和飛球調速器。

    雖然最初的測距儀指的是測距設備(測距測距儀),但到 19 世紀后期,電氣工程師已廣泛使用同一個術語,將其應用于測量距離以外的許多其他量的電動設備(例如,在 電遙測發射器專利)。 通用遙測儀包括諸如熱電偶(來自 Thomas Johann Seebeck 的作品)、電阻溫度計(由 William Siemens 基于 Humphry Davy 的作品)和電應變計(基于開爾文勛爵發現導體 在機械應變下改變它們的電阻)和輸出設備,例如塞繆爾莫爾斯的電報發聲器和繼電器。 1889 年,一位作者在土木工程師學會會議記錄中建議,測距儀遙測儀一詞可能會被測速儀取代。

    在 1930 年代,電子遙測儀的使用迅速增長。 電應變儀被廣泛用于火箭和航空研究,無線電探空儀被發明用于氣象測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推動了工業發展,此后許多此類遙測儀在商業上變得可行。

    在火箭研究的基礎上,隨著太空探索的進行,無線電遙測技術被常規使用。 航天器所處的位置無法進行物理連接,無線電或其他電磁波(如紅外激光)成為遙測的xxx可行選擇。 在載人航天任務期間,它不僅用于監測飛行器的參數,還用于監測宇航員的健康和生命支持。 在冷戰期間,遙測技術被用于間諜活動。 美國情報部門發現,他們可以通過建造自己的遙測儀攔截無線電信號來監控蘇聯導彈試驗的遙測數據,從而了解蘇聯的大量能力

    遙測類型

    遙測器是遙測中使用的物理設備。 它由傳感器、傳輸路徑和顯示、記錄或控制設備組成。 電子設備廣泛用于遙測,可以是無線的或有線的,模擬的或數字的。 其他技術也是可能的,例如機械、液壓和光學。

    有線遙測信息起源于 19 世紀。 1845 年,在俄國沙皇的冬宮和軍隊總部之間開發了最早的數據傳輸電路之一。 1874 年,法國工程師在勃朗峰上建立了一個天氣和積雪深度傳感器系統,將實時信息傳輸到巴黎。 1901 年,美國發明家 C. Michalke 獲得了 selsyn 專利,這是一種用于遠距離發送同步旋轉信息的電路。

    遙測

    1906 年,在俄羅斯普爾科沃天文臺建立了一組遙測地震臺站。 1912 年,聯邦愛迪生公司開發了一種遙測系統來監測其電網上的電力負荷。 巴拿馬運河(1913 年至 1914 年完工)使用廣泛的遙測系統來監測船閘和水位。

    無線遙測技術最早出現在無線電探空儀中,由法國的 Robert Bureau 和俄羅斯的 Pavel Molchanov 于 1930 年同時開發。 Molchanov 的系統通過將溫度和壓力測量值轉換為無線摩爾斯電碼來調制它們。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7177/

    (1)
    詞條目錄
    1. 遙測
    2. 歷史
    3. 遙測類型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