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率
編輯在電信和電子產品中,波特(/b??d/;符號:Bd)是符號率的常用度量單位,它是決定數據通道通信速度的組成部分之一。
它是符號率或調制率的單位,單位為每秒符號數或每秒脈沖數。 它是數字調制信號或 bd 速率線路代碼中每秒對傳輸介質進行的不同符號更改(信令事件)的數量。
波特率與總比特率有關,可以用比特每秒來表示。 如果系統中恰好有兩個符號(通常為 0 和 1),則波特率和每秒位數 (bit/s) 是等價的。
命名
編輯波特單位以 émile 波特率 ot 命名,他是電報波特率 ot 代碼的發明者,并根據 SI 單位的規則表示。 即其符號首字母為大寫(Bd),但單位拼寫時,除句首外均應為小寫(baud)。由CCITT(現為ITU)定義 1926 年 11 月。較早的標準是每分鐘的單詞數,這是一個不太可靠的衡量標準,因為單詞長度可能會有所不同。
定義
編輯符號持續時間可以通過查看示波器上的信號眼圖直接測量為轉換之間的時間。 符號持續時間 Ts 可以計算為:
T s = 1 f s , {\displaystyle T_{\text{s}}={1 \over f_{\text{s}}},}
其中 fs 是符號率。還有可能導致歧義的錯誤傳達。
示例:以波特率為 1000 Bd 的通信表示通過每秒發送 1000 個符號的方式進行通信。 對于調制解調器,這相當于每秒 1000 音調; 同樣,對于線路代碼,這對應于每秒 1000 個脈沖。 符號持續時間為 1/1000 秒(即 1 毫秒)。
在使用二進制代碼的數字系統(即使用離散/不連續值)中,1 Bd = 1 bit/s。 相比之下,非數字(或模擬)系統使用連續范圍的值來表示信息,并且在這些系統中,1 Bd 的確切信息大小會有所不同。
波特率使用標準公制前綴進行縮放,例如
- 1 kBd(千波特)= 1000 Bd
- 1 MBd(兆波特)= 1000 kBd
- 1 GBd(千兆波特)= 1000 MBd
與總碼率的關系
編輯符號率與以位/秒表示的總比特率有關。術語波特有時被錯誤地用于表示比特率,因為這些速率在舊調制解調器以及僅使用一位的最簡單的數字通信鏈路中是相同的 每個符號,二進制數字 0 由一個符號表示,二進制數字 1 由另一個符號表示。 在更高級的調制解調器和數據傳輸技術中,一個符號可能有兩個以上的狀態,因此它可能代表一個以上的位。 一位(二進制數字)總是代表兩種狀態之一。
如果每個符號傳送 N 位,總比特率為 R,包括信道編碼開銷,則符號率 fs 可以計算為
f s = R N 。 {\displaystyle f_{\text{s}}={R \over N}。}
通過將比特/脈沖中的每個脈沖 N 的信息作為可以發送的不同消息數量 M 的以 2 為底的對數,Hartley 構建了總比特率 R 的度量
R = f s N {\displaystyle R=f_{\text{s}}N\quad } 其中 N = ? log 2 ? ( M ) ? 。 {\displaystyle \quad N=\left\lceil \log _{2}(M)\right\rceil .}
這里,? x ? {\displaystyle \left\lceil x\right\rceil } 表示 x {\displaystyle x} 的上限函數。 其中 x {\displaystyle x} 被取為任何大于零的實數,然后上限函數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自然數(例如 ? 2.11 ? = 3 {\displaystyle \left\lceil 2.11\ 對\rceil =3})。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 M = 2N 個不同的符號。 在調制解調器中,這些可能是限時正弦波音調,具有獨特的振幅、相位和/或頻率組合。
例如,在 64QAM 調制解調器中,M = 64,因此比特率是 N = log2(64) = 波特率的 6 倍。 在線路代碼中,這些可能是 M 個不同的電壓電平。
該比率甚至不一定是整數; 在 4B3T 編碼中,比特率是波特率的 4/3。 (具有 160 kbit/s 原始數據速率的典型基本速率接口以 120 kBd 運行。)
具有許多符號的代碼,因此比特率高于符號率,在電話線等帶寬有限但在該帶寬內具有高信噪比的信道上最有用。 在其他應用中,比特率低于符號率。 音頻 CD 上使用的八到十四調制的比特率為波特率的 8/14。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