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通信
編輯在數據傳輸中,并行通信是一種使用多個導體同時傳送多個二進制數字(位)的方法。 這與串行通信形成對比,串行通信一次只傳送一個位; 這種區別是表征通信鏈路的一種方式。
并行和串行通信通道之間的基本區別在于物理層用于傳輸位的電導體的數量。 并行通信意味著不止一個這樣的導體。 例如,一個 8 位并行通道將同時傳輸八位(或一個字節),而串行通道將依次傳輸這些相同的位,一次一個。 如果兩個通道以相同的時鐘速度運行,則并行通道的速度將快八倍。 并行通道可能具有用于其他信號的附加導體,例如用于調整數據流速度的時鐘信號、用于控制數據流方向的信號和握手信號。
并行通信一直廣泛用于集成電路、xxx總線和內存設備(如 RAM)中。 另一方面,計算機系統總線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并行通信通常用于早期的系統總線,而串行通信則普遍用于現代計算機。
并行通信系統的例子
編輯- 內部總線:內存總線、系統總線、前端總線
- IBM 系統/360 直接控制功能(1964 年)。 Standard System/360 有一個八位寬的端口。 過程控制變體 Model 44 具有 32 位寬度。
- 舊式計算機xxx總線:ISA、ATA、SCSI、PCI 和曾經無處不在的 IEEE-1284 / Centronics 打印機端口
- 實驗室儀器總線 IEEE-488
- (在計算機總線上查看更多示例)
與串行鏈路的比較
編輯在開發高速串行技術之前,選擇并行鏈路而不是串行鏈路是由以下因素驅動的:
- 速度:從表面上看,并行數據鏈路的速度等于一次發送的比特數乘以每條路徑的比特率; 將一次發送的位數加倍會使數據速率加倍。 實際上,時鐘偏差會降低每條鏈接的速度,使其成為所有鏈接中最慢的鏈接。
- 電纜長度:串擾會在平行線之間產生干擾,并且隨著通信鏈路的長度增加,這種影響會惡化。 這為通常比串行連接短的并行數據連接的長度設置了上限。
- 復雜性:并行數據鏈路很容易在硬件中實現,因此成為合乎邏輯的選擇。 在計算機系統中創建并行端口相對簡單,只需要一個鎖存器即可將數據復制到數據總線上。 相比之下,大多數串行通信必須先通過通用異步接收器/發送器 (UART) 轉換回并行形式,然后才能直接連接到數據總線。
集成電路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導致使用串行鏈路而不是并行鏈路; 例如,IEEE 1284 打印機端口與 USB、并行 ATA 與串行 ATA 以及 FireWire 或 Thunderbolt 現在是最常用的連接器,用于從過去需要從數碼相機或專業級掃描儀等視聽 (AV) 設備傳輸數據 幾年前購買了 SCSI HBA。
在串行電纜中減少電線/引腳的一個巨大優勢是顯著減小尺寸、連接器的復雜性和相關成本。 智能手機等設備的設計人員受益于小型、耐用且仍能提供足夠性能的連接器/端口的開發。
另一方面,射頻通信中的并行數據鏈路又重新興起。 PSM、PAM 和多輸入多輸出通信等眾所周知的技術不是一次傳輸一位(如摩爾斯電碼和 BPSK),而是并行發送幾位。 (每個這樣的位組稱為一個符號)。 這種技術可以擴展為一次發送整個字節 (256-QAM)。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