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縮膠片
編輯微縮膠片是按比例縮小的文件復制品,通常是膠片或紙張,用于傳輸、存儲、閱讀和打印。 微縮小膠片圖像通常會縮小到原始文檔大小的 4% 或 1?25。 對于特殊目的,可以使用更大的光學減少。
三種格式很常見:縮微膠片(卷軸)、縮微膠片(平板)和光圈卡。 縮微卡片,也稱為微型不透明卡片,一種不再生產的格式,類似于縮微膠片,但印在硬紙板上而不是照相膠片上。
歷史
編輯1839 年,約翰·本杰明·丹瑟 (John Benjamin Dancer) 使用銀版照相法成為最早制作顯微照片的人之一。他實現了 160:1 的縮小比例。 Dancer 使用 Frederick Scott Archer 于 1850-51 年開發的濕膠棉工藝改進了他的縮小程序,但他將他數十年來在顯微照片上的工作視為個人愛好,并且沒有記錄他的程序。 1858 年的攝影詞典中普遍認為顯微攝影不過是一種新奇事物,它稱這個過程有些微不足道和幼稚。
1851 年,天文學家詹姆斯·格萊舍 (James Glaisher) 和另一位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 (John Herschel) 于 1853 年首次提出將顯微照相術作為一種文件保存方法。 兩人都參加了 1851 年在倫敦舉行的大展覽,攝影展覽極大地影響了格萊舍。 他稱這是現代最了不起的發現,并在他的官方報告中主張使用顯微照相術來保存文件。
在 1870 年至 1871 年的普法xxx期間,巴黎被圍困時,一個鴿子站正在運作。 化學家查爾斯-路易斯·巴雷斯維爾 (Charles-Louis Barreswil) 提出將攝影方法應用于縮小尺寸的印刷品。 照片印在相紙上,不超過 40 毫米,以便插入鴿子的羽毛筆。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顯微照相術一直在不斷發展,但直到世紀之交,它的實際應用潛力才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1896 年,加拿大工程師 Reginald A. Fessenden 建議縮微品是工程師處理笨重但經常查閱的材料的緊湊解決方案。 他提出,一平方英寸可以容納多達 150,000,000 個單詞,而一英尺的立方體可以容納 150 萬冊。
1906 年,保羅·奧特萊特 (Paul Otlet) 和羅伯特·戈德施密特 (Robert Goldschmidt) 提出了縮微照相術,以此作為減輕抄本格式帶來的成本和空間限制的一種方式。 Otlet 的首要目標是創建一個世界司法、社會和文化文獻中心圖書館,他將縮微膠片視為提供穩定耐用格式的一種方式,這種格式價格低廉、易于使用、易于復制且極其緊湊 . 1925 年,該團隊談到了一個巨大的圖書館,其中每一卷都作為主要底片和正片存在,并且根據感興趣的顧客的需要打印項目。
在 20 年代,縮微膠片開始用于商業環境。 紐約市銀行家喬治·麥卡錫 (George McCarthy) 于 1925 年獲得了支票機專利,該機旨在制作已注銷支票的縮微副本,供金融機構xxx存儲。 1928 年,伊士曼柯達公司購買了麥卡錫的發明,并開始在其 Recordak 部門下銷售支票縮微膠卷設備。
1927 年至 1935 年間,美國國會圖書館對大英圖書館超過三百萬頁的書籍和手稿進行了縮微拍攝; 1929 年,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和美國學術協會委員會聯合成立了一個研究材料聯合委員會,該委員會的大部分時間由羅伯特 C. 賓克利擔任主席,該委員會密切關注縮微印刷服務于小字體的潛力 學術或技術材料的運行。 1933 年,查爾斯·C·彼得斯 (Charles C. Peters) 開發了一種微縮格式論文的方法,1934 年,美國國家農業圖書館實施了xxx個縮微按需打印服務,緊隨其后的是類似的商業機構科學服務。
1935 年,柯達的 Recordak 部門開始在 35 毫米縮微膠卷上拍攝和出版《紐約時報》,開創了用膠片保存報紙的時代。 這種信息存儲方法在 1936 年的美國圖書館協會年會上獲得批準,當時它正式認可縮微品。
哈佛大學圖書館是xxx個意識到縮微膠卷在保存高酸性新聞紙上印刷的大報的潛力的主要機構,并于 1938 年啟動了外國報紙項目以保存此類臨時出版物。卷式縮微膠卷作為一種存儲介質比以前更令人滿意 膠片信息存儲的方法,例如 Photoscope、Film-O-Graph、Fiske-O-Scope 和膠片幻燈片。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