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設計優化
編輯多學科設計優化 (MDO) 是一個工程領域,它使用優化方法來解決包含多個學科的設計問題。 它也被稱為多學科系統設計優化 (MSDO) 和多學科設計分析和優化 (MDAO)。
MDO 允許設計人員同時整合所有相關學科。 同時問題的最優優于通過順序優化每個學科找到的設計,因為它可以利用學科之間的相互作用。 然而,同時包括所有學科會顯著增加問題的復雜性。
這些技術已用于許多領域,包括汽車設計、海軍建筑、電子、建筑、計算機和配電。 然而,應用最多的是航空航天工程領域,例如飛機和航天器設計。 例如,擬議中的波音混合翼身 (BWB) 飛機概念在概念和初步設計階段廣泛使用了 MDO。 BWB 設計中考慮的學科是空氣動力學、結構分析、推進、控制理論和經濟學。
歷史
編輯傳統上,工程通常由團隊執行,每個團隊都具有特定學科的專業知識,例如空氣動力學或結構。 每個團隊都會利用其成員的經驗和判斷來開發可行的設計,通常是按順序進行。 例如,空氣動力學專家會勾勒出車身的形狀,而結構專家則希望他們的設計符合指定的形狀。 團隊的目標通常與性能相關,例如xxx速度、最小阻力或最小結構重量。
1970 年至 1990 年間,飛機工業的兩大發展改變了飛機設計工程師處理設計問題的方法。 xxx個是計算機輔助設計,它允許設計師快速修改和分析他們的設計。 第二個是大多數航空公司和軍事組織(尤其是美國軍隊)的采購政策發生了變化,從以績效為中心的方法轉變為強調生命周期成本問題的方法。 這導致更加關注經濟因素和被稱為能力的屬性,包括可制造性、可靠性、可維護性等。
自 1990 年以來,該技術已擴展到其他行業。 全球化導致了更多分布式、去中心化的設計團隊。 高性能個人計算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集中式超級計算機,互聯網和局域網促進了設計信息的共享。 許多學科的學科設計軟件(如OptiStruct或NASTRAN,一種用于結構設計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已經非常成熟。 此外,許多優化算法,特別是基于種群的算法,取得了顯著進步。
結構優化的起源
盡管優化方法幾乎與微積分一樣古老,可追溯到艾薩克·牛頓、萊昂哈德·歐拉、丹尼爾·伯努利和約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他們使用它們來解決懸鏈線形狀等問題,但數值優化在數字時代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它在結構設計中的系統應用可追溯到 1960 年施密特的倡導。1970 年代結構優化的成功推動了 1980 年代多學科設計優化 (MDO) 的出現。 Jaroslaw Sobieski 支持專門為 MDO 應用程序設計的分解方法。 以下概要重點介紹 MDO 的優化方法。 首先,回顧了早期結構優化和 MDO 社區使用的流行的基于梯度的方法。 然后總結了近十幾年來發展起來的那些方法。
基于梯度的方法
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有兩所結構優化實踐者使用基于梯度的方法:最優性標準和數學規劃。 最優性標準學校派生了基于 Karush–Kuhn–Tucker (KKT) 優化設計必要條件的遞歸公式。 KKT 條件適用于結構問題的類別,例如具有應力、位移、屈曲或頻率約束的最小重量設計 [Rozvany、Berke、Venkayya、Khot 等],以導出特定于每個類別的調整大小表達式。 數學規劃學派采用經典的基于梯度的方法來解決結構優化問題。 可用可行方向的方法、Rosen 的梯度投影(廣義化減梯度)方法、順序無約束最小化技術、順序線性規劃和最終順序二次規劃方法是常見的選擇。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19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