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螺溝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

       歷史沿革

    歷史上后藏巴噶居派大成就者唐東杰布印度,漢土及康藏各地。知識淵博、先知聰慧,巧奪天工。在、甘孜、青海藏區塔128座,建橋128座。唐東杰布在創建藥王廟,編寫創作多種歌舞劇演唱歷史故事,是藏戲創始人。在醫藥方面造詣極深,發明能治內科百病藏藥白丸和能治流行瘟疫藏藥紅丸之決竅。后卒于康區,享年125歲,是藏族中。他是杰出的和有影響的建筑家、家、戲劇家、藏醫學創史人和橋梁大師。

      瀘定橋建成后,唐東杰布取道海螺溝翻雪山支西坡修寺建塔。在海螺溝夜宿于高山密林中一冰川巨石巖穴下,早晚在石穴前口念,面向貢嘎神山跪拜,一吹海螺便引來林中禽鳥動物圍著石穴聽他。唐東杰布離去后,鳥禽動物仍按吹海螺時間聚集在巖石穴四周,在石穴頂部長出棵棵木,花草一派景象。唐東杰布有一天給他托夢,說他在海螺溝住過巖穴巨石,已被貢嘎山神策封為“海螺靈石”。以他隨身寶物海螺封他跋涉過的那條深谷為“海螺溝”。海螺溝、海螺靈石的名字由此而得名。

      解放以前,多穿著傳統衣衫。男穿與小腿或離腳背二、三寸高的長衫,兩側開叉襟,右斜腋下開口,稱為“上衣”,外罩馬褂;內穿短白汗衫;下裝為不開口的超腰大襠褲,稱為“小衣”。農民一般系腰帶,勞動時將后襟中插腰間,為“鴉鵲口”形,或斜提腰部,即成“一桿旗”形,或前扎“一桿旗”,后扎“鴉鵲口”。女著齊膝蓋上短服,有的外罩黑色領呆,腰系黑色圍腰,穿超腰褲,褲襠和褲管不如男性寬大。

      中后期,青年學生穿學生服、中山服,女學生穿齊腰短衫,下罩黑裙,或穿藍色布旗袍,農家青年女子和中年婦女多穿月白色和藍色短衫。富者細布、綢緞,平民穿平布、土布。解放后,男女老少多著中山服裝、列寧服,農村中年男女很少改裝,多灰、藍、黑三色,衣料多為平布、卡機、燈芯絨、滌卡、的確良。80年代服裝款式多樣,男性著中山服、西式克、西服、牛仔褲等,女性報、裙更是多種多樣。衣料有毛料、毛線、針織、皮毛、綢緞、化纖等。1985年以后,西服普遍流行,繼之以皮革茄、皮革褲、皮革裙、羽絨服、各式裙服,衣色艷麗,質地多樣,款式新穎。

      帽子

      時期,農村男女多纏黑白布長帕,城鄉上層人士,男戴瓜皮帽、博士帽、土耳其帽;女纏胡縐帕。夏季避雨、遮陽,平民戴粗草帽、斗篷、打大布傘,富人打鉤鉤傘、紙傘、戴細草帽。解放后,男戴解放帽、蘇式帽、工人帽(鴨舌帽),女性老年戴毛線編織或布料做成園頂帽,長布帕逐漸減少。70~80年代,雨衣雨傘代替斗篷、大布傘,唯有草帽仍為流行物。

      發式

      初年,男性一般剪去發辮,留齊后腦勺的短發。30~40年代多剃光頭、平頭,新潮人士留東洋托頭、飛機式。女性出嫁后梳發髻于腦后,貧者用銅質、木質為,中等人家普遍用銀質簪,富戶用金簪、玉簪。發網,富者絲線編織,農村多用青線自織而成。未出閣閨女留長辮于腦后,上學少女剪成短發。40年代間有貴婦燙卷卷頭。解放后,男性普遍留托頭、平頭、光頭;女性多盤辮子于解放帽內,或剪成齊耳短發。80年代,青年男性有留長發于耳下者。女性發式繁多,形式多樣,燙發者增多。

      鞋襪

      年間穿布鞋多,皮鞋少。男多園口、雞窩鞋,女著圓口花鞋、絆絆鞋,多為自制。夏季,男穿偏耳子草鞋,有草耳、麻耳、線耳多種,多為竹麻草鞋。農村夏多赤腳,或自制玉米殼偏耳子鞋、索草草鞋,冬春穿雞窩鞋、麻窩子,綁裹纏子或氈裹小腿,襪多用布制面靴子形,女性多用白布裹腳,經濟困難者只穿鞋不穿襪,也有終年草鞋毪子或用棕片包腳。解放初,沿襲傳統習慣。50年代末,穿膠鞋普遍,鞋襪普遍購買,自制鞋襪xxx減少。市場上鞋襪各種各樣,花色、品種、季節式樣繁多。80年代中期城鎮、平壩地區女性穿高跟鞋,男性穿半高跟皮鞋。襪子主要有、尼龍、晴綸、彈力襪。

      妝飾

      時期,婦女出門走親戚,吃筵席、趕會期都要戴耳環戒指、圈子(玉圈)、簪子(銀簪、玉簪、金簪),質有金銀銅玉,因狀況,差異很大。鄉間女子未婚者扎紅頭繩梳長辮,已婚挽髻,少有插花。嬰幼兒帽沿綴銀質八仙鑄像,中綴玉片。50~60年代,鄉間嬰幼兒偶有裝飾。80年代,耳環、戒指、手鐲、項鏈、發網、香水等日用化妝品盛行城鄉。

       海螺溝景區傳統節日

      娃娃會

      彝族有給未成年兒童過娃娃節的習俗,娃娃節的時間在清明前后或谷雨前后舉行,一般是一天,由村上族長或德高望重的長輩帶上娃娃們在野外,耍壩子。除讓娃娃們盡情玩耍外,還備有豐盛的野餐,族長講彝族歷史、禮儀、自然知識等民族文化。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娃娃們增長社會知識、懂禮儀,增進互相之間的溝通和團結,并從小樹立本民族的自尊、自愛、自強的。

      端陽

      亦稱“端午”,農歷五月五日,是日門前掛菖莆、陳艾,少年戴香包和搽雄黃,家家包棕子、喝雄黃酒、煮大蒜、煮雞蛋,下午采百草游百病,有驅邪殺蟲之意。

      火把節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彝族火把節,持續時間大約一周,磨西彝族火把節比起涼山的規模和歡樂程度要小得多,但意義和形式是一樣的。火把節是為了紀念距今1000多年以前的一位勇敢、智慧的彝族婦女而設定的。傳說,這位婦女的丈夫是彝族部落的首領,被外族人騙走,慘烈被害,被燒死在千里之外,他的妻子斯惹阿呷帶領族人去打敗仇人,找回丈夫的尸骨,連夜打著火把回到涼山家鄉,鄉親們也高舉著火把迎接首領的英魂,歡慶勝利。在明亮的火把中,為死去的首領尸骨舉行隆重的葬禮,這一天正好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期間,彝家人飲食肉(將牛肉、羊肉、豬肉砍成砣砣,俗稱“砣砣肉”),彝胞們穿上節目盛裝,觀看斗牛、斗雞,并表演歌舞,舉行摔跤等活動。夜間,彝胞們燃上火把,圍著村寨,舉行紀念先祖的活動,火把象征,火人驅除和瘟疫,然后唱彝歌,狂歡通宵。同時,火把節還是彝族青年男女一年一度相親約會的好時光。

      中秋

      農歷八月十五合家歡聚團圓,吃月餅。

      牛王節

      農歷十月初一日,相傳為牛王生日,農家要吃糍粑,牛角尖上要糊糍粑,供牛吃,耕牛免役1天,解放后只食糍粑,牛王。

      彝族年

      磨西彝族也有本民族的彝族年,時間是每年的農歷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之間。大年初一的日子由各村各戶制定,一般過三天,節日期間彝族男女老少穿上新彝裝,初一不出門,吃團年飯,以辭舊迎新,初二祭祖,走親拜年,初三舉行娛樂活動。彝年期間,家家戶戶宰牛殺豬、殺羊,備上酒,燉好砣砣肉,與前來拜年的其他民族朋友或黨政領導共慶豐收。

      冬至

      冬至節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家家為了驅寒,將狗肉或羊肉燉成一鍋,邀約親朋好友喝酒。

       地理

      海螺溝溝內蘊藏有大流量沸熱溫冷礦泉,大面積原始森林和高的冰蝕山峰,大量的珍稀動植物資源,金山、銀山交相輝映,蔚為壯觀。是亞洲最東低海拔現代冰川發現地,海拔2850米。其大冰瀑布高1080米,寬0.5米-1100米,是中國至今發現的最高大冰瀑布。

      海螺溝景區背靠世界著名高峰“蜀山之王”、7556米的貢嘎山,擁有全球可進入性xxx的冰川、最雄偉的大冰瀑布、最完整的山地植被帶、規模xxx的紅石灘和濃郁的民族風情。

       一、地文景觀

      高差xxx,世界最陡——極高山之典型代表

    貢嘎山主峰

      貢嘎山主峰雄偉壯觀,終年積雪覆蓋,海拔7556米,東坡相對高差6500米,是典型的極高山代表,不僅是四川省xxx高峰,還是青藏高原東南部橫斷山系的最高峰,是世界著名高峰之一。主峰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高差達3000米以上,浩浩蕩蕩的雪山群,連綿巍峨、冰清玉潔、氣勢宏大,造就了極高山群的壯美景觀。巨大的高差構成了本區明顯而完整的、以帶為基帶的完整垂直自然帶譜,同國內外山地相比,是我國與全球xxx代表性的垂直景觀生態結構剖面。

       二、水文景觀­

      規模巨大,與林共舞——現代海洋性冰川博物館

    典雅靈秀、原始奔放——相映成趣的湖泊與河流貢嘎山東坡是我國海洋性現代冰川中分布最集中、規模xxx且最易接近的低緯度、低海拔冰川群。區域內約有冰川45條,面積達290平方公里,主要以山谷冰川為主,懸冰川和冰斗冰川也有分布,長度達10公里以上的冰川海螺溝1號冰川、磨子溝冰川、南門關溝1號冰川、燕子溝1號冰川等。海螺溝1號冰川全場14.7公里,大冰瀑布寬500—1100米,高1080米,是我國迄今發現最高大、最壯觀的冰川瀑布;冰舌穿過寒漠、草甸、亞寒帶針葉林三個自然帶,深入到針、闊葉混交林上限,終于2850米處,形成冰川與森林共存的奇絕景觀。

      遍地開花,品量雙全——天造地設的溫泉度假資源

      貢嘎山東坡是地熱資源豐富區,天然溫泉在萬木蔥蘢的溝谷中,白霧飄忽不定,若隱若現,恍如仙境。境內發現的溫泉游10多處,水文介于40攝氏度至90攝氏度之間,有的甚至高達90多度,日水量可達8900噸/天。溫泉種類齊全(冷、溫、熱、沸),溫泉品質極佳,規模與流量大、特殊(雪峰之下、森林之中),分布密集,可利用調教好,界范圍內堪稱一絕。

      典雅靈秀、原始奔放——相映成趣的湖泊與河流

      雅家情海、黑海子、大海子、綠海子等,或在群峰之間,或在森林環抱之中,猶如閃亮的寶石,珍奇誘人。磨西河、雅家梗河隨季節變化,時而水勢洶涌、氣貫長虹,時而涓涓細流、如銀鏈飄然而下。貢嘎東坡的水,在群山、森林的懷抱里跳躍著、奔跑著,典雅靈秀與原始奔放相映成趣。

       三、生物景觀

      生物基因庫——垂直自然帶譜完整典型

    生物景觀——生物基因庫,垂直自然帶譜完整典型海螺溝地區巨大的高差構成了本區明顯而完整的、以帶為基帶的完整垂直自然帶譜,區域內分布了8個垂直自然帶,植物群落豐富,珍惜動物薈萃。有植物2500余種,其中:珙桐、大王杜鵑等xxx重點植物38種。有脊椎動物70科,約400余種,扭角羚、大熊貓等國家一級重點動物11種,小熊貓、黑熊等國家二級重點動物。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植物區系交匯區、瀕危動物棲息地和生物基因寶庫。

      貢嘎山是四川省植物區系最豐富的地域之一,高聳的山體攔截了東南季風帶來的水汽,坡上豐富的降水為偏愛陰濕的杜鵑花提供適宜的生境。貢嘎山地區共分布有杜鵑80余種,多數為四川特有種,貢嘎山也是國內杜鵑花分布最多的地區之一。在雅家梗地區,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密布著墨綠色的杜鵑花灌叢。進入花季,一座座山峰、一片片坡地,宛如杜鵑花的海洋。

       四、氣候與奇觀

      氣候與奇觀——變幻莫測,繽紛多彩

    氣候與奇觀——變幻莫測,繽紛多彩境內級受青藏高原氣候影響,又受東南、西南季風的影響,于是產生了既有別于青藏高原,又不同于盆地的獨特的區域性氣候特征。境內季風氣候明顯,干濕季分明,表現為冬季干燥溫暖,夏季涼爽濕潤,具有“四季如春”的氣候特點。日照金山、日月同輝、云海、旗云、佛光、霧瀑。冬春雪景、冰瀑冰掛、彩虹、太陽雨、皓月、繁星等景象極為常見。[4]

       自然資源

      海螺溝有“一溝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征,冬暖夏涼,云霧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00mm。海螺溝地形復雜,氣候類型特殊,山下無夏,植被茂盛,綠蔭蒼翠,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山頂終年積雪,年平均氣溫在-9℃左右。

      游客若要領略海螺溝特有的低海拔現代冰川(海拔2850米)的風采,宜早作御寒準備。

      貢嘎山地區的氣候深受海拔高度的影響,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而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大。據多年觀測資料分析,東坡年平均氣溫直減率為0.67℃/100米,年降水梯度值為67.5毫米/100米,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石7℃,降水量增加67.5毫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降水。

      海螺溝地處中高山、高山、極高山地區,落差6000米以上,形成了自然界獨特的七個植被帶、七個土壤帶,薈萃了中國大多數的植類。擁有大量珍稀動植物,如杜鵑,木蘭,紅杉,紅豆杉,麥吊杉、大熊貓,牛羚,獼猴太陽鳥,紅腹血雉等,春夏季節,花卉繁多,芬芳艷麗。

       主要景點

      海螺溝風景區是亞洲東部海拔最低;離大城市最近的、最容易進入的低海拔現代海洋性冰川,生態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沸、熱、溫、冷泉為一體構成的綜合型旅游風景區。

    當太陽升起,在藏歌高慷激昂的旋律下,看著雪山一點點幻化成金時,心底的一時間無以復加。忽然明白了為什么會有那么一群世代虔誠的朝!在如此圣潔的天空下皆有靈,而凡俗如我,亦是披受恩澤的,大自然中的一員!——桜色舞

      海螺溝冰川又稱一號冰川,全長14.7公里,是貢嘎山71條冰川中最長的一條,面積1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750米,最低海拔僅2850米,沿縱向呈臺階:粒雪盆,冰川的孕育地;大冰瀑布,寬500—1100米,高1080米,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高大、最壯觀的冰川瀑布;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達6公里,形成冰川與森林共存的奇絕景觀。海螺溝冰川活動性xxx,在冰川的運動中,形成晶瑩如翡翠、水晶的冰川弧拱、冰洞、冰階梯、冰門、冰湖、冰峰。

       日照金山

    海螺溝身處山腳,周圍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衛士峰45座,峰上千年積雪,銀光閃爍。每當天氣晴朗,東方吐白,燦爛的霞光冉冉而起,萬道從長空中直射衛士峰。瞬間,數十座雪峰全披上一層金燦燦的奪目,萬丈,瑰麗輝煌,這就是著名的“日照金山”。

       冰川傾瀉

    大都位于海拔較高處,然在海螺溝海拔較低處就能望見冰川從高峻的峽谷鋪瀉而下。特別是舉世無雙的大冰瀑布,高達1000多米,寬約1100米,比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大出10余倍,瑰麗非凡,景象萬千。

       雪谷溫泉

    身邊一片白雪皚皚,露天溫泉的池蒸汽滾滾騰空,使原始森林中的綠樹與奇花異草朦朧一片,影影綽綽。在熱乎乎的天然溫泉里欣賞雪花漫天飛舞,何等浪漫。海螺溝溫泉最高的泉眼處水溫達90℃多度,然后一個個池降下來,最適宜人浸泡的一片池水從45℃度到35℃度不等。

       原始森林

    海螺溝的森林面積達70平方公里,沿著環游山徐徐前行,游人會被身旁變幻無窮的植物景觀所吸引,叢林之中,時常隱約可見獼猴、熊貓、牛羚、紅腹角雉等可愛動物的身影。

      康巴藏族風情

      海螺溝所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廣闊無垠的高原大地,養育了甘孜十八縣藏族兒女。多彩的服飾,不同的藏莊,動人的歌舞,濃郁的康巴藏族風情與這里的山山水水融合在了一起。

       “狼圖騰”奇觀

    近日,關于海螺溝發現“狼圖騰”奇觀的帖子在各大網絡論壇朋友圈盛傳:在恢宏壯麗的大冰瀑布山腰,一只威猛昂首的雪山魔狼栩栩如生,極具神秘感和震撼性。

    2015年11月22日清晨,一位游客在海螺溝四號營地拍攝到了這一奇觀:“天啦,我照到個雪狼,太巴適了!”“在哪?”“我也照到了,太神奇了。”一時間,越來越多的游人把鏡頭對準了這只剛剛被發現的“雪狼”,所有人為這個驚世的發現和偶遇的幸運興奮不已。[2]

      用手機拍攝到冰川雪狼奇觀的游人xxx時間把圖文發到了微博微信QQ上,越來越多的網友看到這一消息后又陸續分享到各大論壇、社區和朋友圈。

      海螺溝景區管理局長譚智泉聞訊后立即率相關部門負責人與專家親到現場查看和拍攝。經初步查明,狼圖騰奇觀為高山實物山體與陽光云霧結合后產生的特殊景觀現象,具體在海螺溝大冰川瀑布山腰,雪后或雨后天晴的情況下基本上可觀測到,最佳觀賞在四號營地大觀景臺

      四川省旅游局局長郝康理評價說:“這不僅是海螺溝新發現的重大奇觀,也是整個四川乃至全國近年來新發現的罕見世界級奇觀。”至此,海螺溝從日照金山、大冰瀑布、神湯溫泉、紅石灘地、雅加情海、原始森林、日出云海、佛光彩虹等“海螺八奇”變為“九奇”。

    據悉,目前海螺溝景區正在創建國家5景區,xxx發現“狼圖騰”奇觀者和為此奇觀命名獲采納者將受邀參加景區創A重大活動。譚智泉局長強調:“狼圖騰僅僅是這一奇觀的暫定名,我們將向全球公開征集景點名稱,歡迎社會積極參與!”[3]

       開發建設

      1980年

      9月23日~28日,在四川省地質學會召開的“發揮我省礦產資源與地質工作優勢”專家座談會上,陳富斌提出“把貢嘎山建成一個完善的高山旅游系統,在主峰周圍建立東坡的海螺溝、西坡的貢巴冰川觀賞地,北坡的溫泉,南坡的草科溫泉觀賞休養地”,和“將貢嘎山劃作自然區”的。

      1981年

      7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邱發英、陳慶恒、劉照光、呂榮森等人經過對貢嘎山、伍須海、海螺溝的自然景觀、冰川、植被等考察后,在《中國建設》上發表了《貢嘎山植被考察論》的文章。

      同年,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印開蒲、劉照光等科學家提出了建立“貢嘎山自然區”的。

      1984年

      3月,中國科學院成都地理研究所陳富斌、邊兆祥二同志向四川省省長楊析綜書面:《開發貢嘎山旅游資源、建立貢嘎山自然公園》的報告。

      10月,經瀘定縣委同意,縣委宣傳部牽頭,由副部長朱世福為領隊,帶領文管所等單位6名同志歷時8天,行程200多公里,初步完成了對海螺溝冰川、溫泉、野生動植物等景觀資源的考察。

      11月,中國科學院冰川凍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考察隊應用地面和航空攝影繪制貢嘎山主峰周圍440平方公里的冰川圖,完成出版原圖。海螺溝、燕子溝、磨子溝冰川名稱、長度、海拔分別用中、英文字標在《貢嘎山冰川圖》上。

      1987年

      5月12~16日,四川省人民派出由省旅游局和建委聯合組成的“海螺溝旅游資源調查組”,省旅游局夏仲勛副局長、省建委、省規劃處劉祖仁處長、省旅游局規劃處盧勛處長和局辦公室主任申大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陳富斌高級工程師等聯合瀘定縣委、縣人民幾名同志進入海螺溝考察。省部門領導表示全力支持瀘定縣盡快開發海螺溝,采取邊開發邊建設,有組識接待游人的方法。考察組5月26日向省人民專題《關于海螺溝旅游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考察報告》,當年省旅游局資助32萬元,省建委資助3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6月19日,四川省人民秘書長澤亭主持召開了省旅游協調小組第五次會議,會議聽取了夏仲勛《關于海螺溝考察情況的匯報》;并議定:“對海螺溝景區要科學規劃、積極開發,在‘七五’期間完成各項簡易基礎設施建設,‘八五’期間正式向國際市場。”會后,省人民辦公廳為此發出“議事紀要”。

      6月22~27日,瀘定縣人民副縣長姚洪華按照瀘定縣委、縣人民研究的開發方案,帶領縣林產品公司、縣民貿公司、縣林業局的負責人進入海螺溝實施開發計劃,分別修建三、二、一旅游營地,拉開了海螺溝開發建設的序幕。

      10月15日,“海螺溝冰川公園”舉行開營典禮。四川省旅游局局長李硯田、顧問李目舟、甘孜州委常委、州紀委旺杰、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黨委候惠仁、副院長劉建紀、中國科學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副所長杜炳鑫等省、州、縣人士代表120多名參加了開營活動,李硯田、旺杰、杜炳鑫為開營剪彩,陳富斌為三營剪彩。

      1994年

      4月8日,四川省建委下達《貢嘎山風景名勝區海螺溝總體規劃(含磨西鎮)評審會議紀要》,指出海螺溝(含磨西鎮)總體規劃可以指導風景區的、建設和管理;同時指出應將海螺溝北面的燕子溝風景區納入管理范圍并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5月25日,四川省人民“川府函(1994)第162號”文件批復甘孜州人民“同意建立四川省甘孜州瀘定海螺溝旅游度假區”,并列入省級度假區名錄。

      2000年

      1月1日,海螺溝景區在歷經480天的封閉式大規模的開發建設后,景區各行各業投入運營。

    12月9日,甘孜州委敬全林、冰川公司董事長陳慶礽接待了國家旅游局“AAA旅游區質量等級評定工作組”負責人彭德戎博士一行;甘孜州人民副州長兼景區管委會主任陳加林、冰川公司總經理付建陪同評定工作組檢查評定;彭德戎博士認為海螺溝景區資源品位高、生態優美、新產品優勢較強、交通發展迅速、發展潛力大、有較好的客源市場作為后盾,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授予海螺溝AAA旅游區并頒發匾牌、證書。[5]

      2002年

      2月,具有獨特地質遺產價值、以自然景區為主,并融匯了人文景觀的海螺溝景區,被國家國土資源部審定為國家地質公園。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340/

    (26)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