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設計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可持續設計

    編輯

    環境可持續設計(也稱為環境意識設計生態設計等)是設計物理對象、建筑環境和服務以符合生態可持續性原則的哲學,也旨在提高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適度 在建筑物中。可持續設計旨在減少對環境、建筑物居住者的健康和福祉的負面影響,從而提高建筑物的性能。 可持續性的基本目標是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xxx限度地減少浪費,并創造健康、高效的環境。

    理論

    編輯

    可持續設計旨在通過巧妙的敏感設計消除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可持續設計的表現形式需要可再生資源和創新,以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并將人與自然環境聯系起來。

    “人類沒有污染問題; 他們有設計問題。 如果人類從一開始就更智能地設計產品、工具家具、住宅、工廠和城市,他們甚至不需要考慮浪費、污染或稀缺性。 好的設計會帶來豐富、無限的重復使用和樂趣。” - The Upcycle 作者 Michael Braungart 和 William McDonough,2013 年。

    與設計相關的決策每天都在發生,影響著“可持續發展”或為地球上后代生命的需求提供保障。 可持續性和設計密切相關。 很簡單,我們的未來是設計好的。 “設計”一詞在這里指的是應用于產品制作、服務以及商業和創新戰略的實踐 —— 所有這些都為可持續性提供信息。 可持續性可以被認為是持續的特性; 也就是說,可持續的東西可以繼續。

    概念問題

    收益遞減

    技術生命周期的典型“S”曲線以及工業生態學和生命周期評估中討論的任何系統的使用壽命中,所有方向的進步都用盡并以收益遞減告終的原則是顯而易見的。 收益遞減是達到自然極限的結果。 常見的企業管理實踐是將任何努力方向的收益遞減解讀為機會減少、加速衰退的可能性以及在其他地方尋找新機會的信號。 (另請參閱:收益遞減法則、邊際效用和杰文斯悖論。)

    不可持續的投資

    當難以看到資源的限制時就會出現問題,因此增加投資以應對收益遞減可能看起來像公地悲劇一樣有利可圖,但可能會導致崩潰。 Joseph Tainter 等人還研究了這種增加投資卻減少資源的問題,認為這是文明崩潰的一個原因。 這種投資政策的自然錯誤導致了羅馬和瑪雅等國家的崩潰。 緩解壓力過大的資源需要減輕對它們的壓力,而不是不斷增加壓力,無論是否更有效。

    廢物的負面影響

    設計師負責對自然資源提出需求、產生廢物并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系統破壞的選擇。

    例如,僅在英國,每年總共產生約 8000 萬噸廢物。 僅就生活垃圾而言,在 1991-92 年至 2007-08 年間,英格蘭人均每天產生 1.35 磅垃圾。

    現在的經驗表明,沒有完全安全的廢物處理方法。 所有形式的處置都會對環境、公共創新和當地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垃圾填埋場污染了飲用水。 在焚化爐中焚燒的垃圾污染了空氣、土壤和水。 大多數水處理系統改變了當地的生態。 在廢物產生后對其進行控制或管理的嘗試未能消除對環境的影響。

    可持續設計

    家用產品的有毒成分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并加劇垃圾問題。 在美國,每噸生活垃圾中約有 7 磅含有有毒物質,例如電池中的鎳、鉛、鎘和汞等重金屬,以及殺蟲劑消費品中的有機化合物,例如空氣清新劑噴霧劑、指甲油 拋光劑、清潔劑和其他產品。 當焚燒或掩埋時,有毒物質也會對公眾健康和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避免廢物對環境造成危害的xxx方法是防止其產生。 污染預防意味著改變開展活動的方式并消除問題的根源。 這并不意味著不做,而是做不同的事情。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3635/

    (1)
    詞條目錄
    1. 可持續設計
    2. 理論
    3. 概念問題
    4. 收益遞減
    5. 不可持續的投資
    6. 廢物的負面影響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