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景觀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自然景觀

    編輯

    自然景觀是在人類文化作用之前存在的原始景觀。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是景觀的不同部分。 然而,在 21 世紀,完全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景觀已不復存在,因此現在有時會參考景觀中的自然程度。

    在《寂靜的春天》(1962 年)中,雷切爾·卡森描述了路邊過去的樣子:沿著道路,月桂、莢蓮屬植物和榿木、巨大的蕨類植物和野花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都讓旅行者賞心悅目,然后是經過使用后的樣子 除草劑:曾經如此迷人的路邊,現在兩旁都是焦黃枯萎的植被,就像被火燒過一樣。 盡管噴灑前的景觀已經發生生物退化,并且很可能包含外來物種,但仍然可以從上下文中推斷出構成自然景觀的概念。

    自然景觀一詞首先用于風景畫和風景園林,以將正式風格與更自然、更接近自然的風格進行對比。 亞歷山大·馮·洪堡 (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 – 1859)進一步將其概念化為將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分開的概念。 然后在 1908 年,地理學家 Otto Schlüter 提出了原始景觀 (Urlandschaft) 及其對立的文化景觀 (Kulturlandschaft) 的術語,試圖賦予地理學一個不同于其他科學的主題。 在 Carl O. Sauer 的論文 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 (1925) 中可以找到地理學家早期使用的實際短語自然景觀。

    術語的起源

    編輯

    自然景觀的概念最初是在與風景畫相關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盡管實際術語本身首先是在風景園林方面使用的。 在這兩種情況下,它都被用來將正式風格與更自然的風格進行對比,即更接近自然。 Chunglin Kwa 認為,17 世紀或 18 世紀初的人可以體驗自然風景“就像在繪畫中一樣”,因此,無論是否使用這個詞本身,都將其指定為風景。 關于風景園林,約翰·艾金 (John Aikin) 在 1794 年評論道: 因此,無論人工花園的獨特風景有什么新奇之處,它很快就會枯竭,而自然景觀的無限多樣性則呈現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形式。 1844 年,美國著名園林設計師安德魯·杰克遜·唐寧 (Andrew Jackson Downing) 寫道:筆直的運河,圓形或橢圓形的水塊,以及所有規則的幾何模式……顯然與自然景觀的整體特征和表現力背道而馳 .

    亞歷山大·馮·洪堡 (Alexander von Humboldt) 在南美洲的廣泛旅行中,成為xxx個將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分開概念化的人,盡管他實際上并沒有使用這些術語。 安德魯·杰克遜·唐寧 (Andrew Jackson Downing) 了解并贊同洪堡的思想,因此影響了美國園林。

    隨后,地理學家 Otto Schlüter 在 1908 年提出,將地理學定義為 Landschaftskunde(景觀科學)將使地理學成為其他學科無法共享的合乎邏輯的主題。 他定義了兩種形式的景觀:Urlandschaft(原始景觀)或在人類引起的重大變化之前存在的景觀,以及 Kulturlandschaft(文化景觀)由人類文化創造的景觀。 施呂特認為地理學的主要任務是追溯這兩種景觀的變化。

    自然景觀一詞有時被用作荒野的同義詞,但對于地理學家來說,自然景觀是一個科學術語,指的是景觀的生物、地質、氣候和其他方面,而不是荒野一詞所暗示的文化價值。

    自然與保育

    事實使事情變得復雜,因為自然和自然這兩個詞具有不止一種含義。 一方面是自然界的主要字典含義:物理世界的現象統稱,包括植物、動物、景觀以及地球的其他特征和產品,與人類或人類創造相對。

    自然景觀

    另一方面,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人文學科與自然的生物親和力,尤其是自查爾斯·達爾文以來。

    xxx個定義的二元論源于一個古老的概念,因為早期人們將自然或非人類世界 [...] 視為神圣的他者,與人類分離時像神一樣。 在西方,基督教的墮落神話,即人類被驅逐出萬物和諧相處的伊甸園,進入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一直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從 17 世紀開始,笛卡爾二元論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對自然的二元論思考。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3655/

    (6)
    詞條目錄
    1. 自然景觀
    2. 術語的起源
    3. 自然與保育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