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數據對象
編輯服務數據對象是一種允許異構數據以統一方式訪問的技術。 SDO 規范最初是 2004 年由 Oracle (BEA) 和 IBM 聯合開發的,并由 JSR 235 中的 Java Community Process 批準。該規范的 2.0 版于 2005 年 11 月作為服務組件體系結構的關鍵部分引入。
與其他技術的關系
編輯最初,該技術被稱為 Web 數據對象或 WDO,并在 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5.1 和 IBM WebSphere Studio Application Developer 5.1.2 中發布。 其他類似的技術還有 JDO、EMF、JAXB 和 ADO.NET。
設計
編輯服務數據對象表示使用與語言無關的數據結構,以促進結構層和各種服務提供實體之間的通信。 它們需要使用具有根節點的樹結構,并提供允許客戶端程序導航元素的遍歷機制(廣度/深度優先)。 對象可以是靜態的(固定數量的字段)或動態的,具有允許無限字段的類似地圖的結構。 該規范定義了所有字段的元數據,每個對象圖也可以提供更改摘要,允許接收程序更有效地對它們進行操作。
開發者
編輯自 2007 年 4 月以來,IBM、Rogue Wave、Oracle、SAP、Siebel、Sybase、Xcalia、Software AG 在 OASIS Member Section Open CSA 內正在開發該規范。協作工作和材料保留在 Open SOA 的協作平臺上,這是一個非正式的 行業的一群演員。
實施
編輯提供以下 SDO 產品:
- Rogue Wave 軟件 HydraSDO
- Xcalia(用于 Java 和 .Net)
- Oracle(數據服務集成商)
SDO 的開源實現來自:
- Eclipse 持久性服務項目 (EclipseLink)
- Java 和 C++ 的 Apache Tuscany 項目
- FreePascal 中包含的 fcl-sdo 庫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