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光
編輯絲光處理是一種對纖維素織物和紗線(主要是棉和亞麻)進行的紡織整理處理,可提高上染率和撕裂強度,減少織物收縮,并賦予絲綢般的光澤。
發展
編輯該工藝由 John Mercer 于 1844 年設計,他用 20–30% 的氫氧化鈉溶液處理棉花,然后進行洗滌。 Mercer 觀察到該處理使織物收縮并增加了其拉伸強度和對染料的親和力。 在 Mercer 的原始過程中,沒有施加任何張力。 該產品被稱為全棉,是對機織羊毛織物的全過程的認可。 Mercer 認為增加對染料的親和力是最重要的技術方面。 Mercer 還對硫酸和氯化鋅溶液進行了實驗,發現了硫酸的羊皮紙化作用。
現在通常與絲光處理相關的絲綢般的光澤是由張力產生的,并于 1889 年由 Horace Lowe 發現。
過程
編輯用氫氧化鈉處理破壞了纖維素的螺旋形式,形成了堿纖維素,在洗掉堿后變成纖維素水合物。 使用濃度為 20–26% 的燒堿。 有效的絲光需要使用潤濕劑。
絲光棉光澤度的提高是由于在張力作用下產生了近乎圓形的棉纖維。 另一個特征是棉毛的解捻(解卷積)。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