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醫院占地面積50940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多平方米,實際病床1250張,年門診量200多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超過2.5萬人次,急診量和出車量在全廣州市所有醫院(含中醫院和西醫院)中名列三甲。現有職工近1600人,高級職稱的中醫及醫結合專家500多名,其中包括全國知名的鄧鐵濤教授、王建華教授、歐明教授,是全國中醫技術力量最雄厚的中醫院之一。
科室 住院部
醫院住院部設有30多個病區,包括一內科(心血管病)、二內科(消化系統、肝膽疾病)、三內科(腎病、內分泌疾病)、四內科(腦血管病、熱病)、五內科(呼吸系統疾病)、六內科(糖尿病、甲亢、)、七內科(血液病)、八內科(類風濕病)、綜合科、一外科(泌尿系統疾病、蛇傷)、二外科(胸外科、普外)、三外科(乳腺疾病)、心胸血管外科、一骨科(四肢、關節疾病)、二骨科(脊柱疾病)、三骨科(髖關節疾病)、三骨科北病區、顱腦科、一婦科、二婦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肛腸科、針灸科、一腫瘤科、二腫瘤一區、二腫瘤二區以及ICU(重癥監護中心)等。醫院的產科及運動損傷康復專科正在籌建中。
醫院門診各科齊全:有內科、外科、骨傷科、婦科、兒科、針灸科、腫瘤科、推拿科、口腔科、皮膚科、性病治療中心、泌尿男科、肛腸科、眼科、耳鼻喉科、預防保健科(家庭病床)、美容室、水療室等,其中70多個中醫專科專病門診,如內科:心血管、脾胃、血證、肝炎、重癥肌無力、腎病、哮喘、系統性紅斑狼瘡、熱病、糖尿病、癲癇、類風濕關節炎、甲亢專科等。外科:泌尿系病、男科、乳腺、結石專科等。婦科:月經病、不孕不育、胎動不安寧、人工授精等。兒科:小兒多動癥、腎病、哮喘病專科等。骨傷科:股骨頭壞死、退行性關節病等。針灸科:老年性癡呆、弱智兒童、中風偏癱等。眼科:眼底病、高度近視等。耳鼻喉科:耳鳴、耳聾、鼻咽癌、慢性咽炎等專科。皮膚科:銀屑病、紅斑狼瘡。肛腸科:肛裂、痔瘡。腫瘤科:胸、腹、頸部腫瘤。性病中心:各類性病等。
實力
醫院醫療實力雄厚,擁有7個xxx重點專科專病(髖關節病專科、腫瘤科、婦科、心血管病專科、針灸科、耳鼻喉科、糖尿病專病),已進入國家重點專科專病單位數量最多的醫院行列,其中多個專科專病成為全國協作組組長或副組長單位;并擁有省級重點專科專病17個(髖關節病專科、耳鼻喉專科、心血管病專科、腫瘤專科、婦科專科、呼吸病專科、腦病專科、血液病專科、腎病專科、糖尿病專科、眼底病專科、泌尿男科專科、類風濕專科、脾胃病專科、創傷骨科專科、脊柱病專科、血癥(血液病)專科、針灸科);急診科為首批全國急診臨床培訓。在07年衛生部中國最佳醫院之專科排名榜中,婦科排名第八位,骨科排名第九位,在廣東省乃至全國中醫醫療機構中排名xxx。
醫院配備有各種國際先進的大型檢測、診斷、治療儀器設備,總值超過2億元,包括有64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系統,大型數字減影系統,全數字攝影機,醫學影像存儲及傳輸系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化乳腺機,高壓氧艙,體外循環機,等一大批尖端儀器。
成就
醫院在加強學科建設的基礎上不斷開展高新醫療技術,全院共有20多個研究室,擁有廣東省教育廳“中醫疑難病證重點實驗室”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Ⅲ級實驗室。近兩年各級中標課題為200多項;省部級以上在研科研項目100多項,包括“十一五”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針灸診療方案和評價研究”等6項。已獲的各級科研項目共70多項,其中xxx6項,省級21項。“重癥肌無力中醫辨證論治研究”和“醫結合治療股骨頭壞死及其相關疾病的研究”、“脾虛證辨證論證的系列研究”三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在廣東省中醫醫療機構中排名xxx,全省醫療機構中名列前茅,)“中醫‘脾-線粒體相關’理論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輸卵管妊娠的臨床研究”獲中國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三等。
醫院是廣州中醫藥大學xxx臨床醫學院,共有13個教研室,承擔著13000多學時的年課堂教學任務,管理3500多名中醫5年本科、中醫7年制、5年醫本科、非醫攻博、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層次在校學生,是華南乃至全國xxx的中醫臨床教學醫院之一。擁有的xxx重點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局重點學科3個及博士后流動站2個。擁有中醫婦科學、傷寒論、溫病學3門xxx精品課程和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眼科學、傷寒論、溫病學、金匱要略等7門省級精品課程,中醫學專業為教育部xxx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第五批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是省級名牌專業。依托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創立經典教學新體系,中醫教育新”的模式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的xxx辦學特色。
依托醫院所特有的溫病教研室的雄厚實力,在2003年抗擊“型肺炎”的戰斗中,醫院作為廣東省中醫治療專家組組長單位,成功采用醫結合方愈70例確診型肺炎病人,并應邀會診了市八人民醫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省中醫院等37名病人,取得了“抗非”戰役的零死亡率、零院內感染戰績,受到省市的表彰,中醫的療效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贊賞,醫院應邀在、等地區推廣傳授“”的“綜合治療方案”。“醫結合治療氣分階段型性肺炎的機理探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xxx中醫防治“型肺炎”項目。
院內醫師介紹 劉友章醫生簡介
1984年考取全國著名中醫學家鄧鐵濤教授和醫結合專家王建華教授的醫結合專業研究生,日本京都大學留學歸國。1997年3月被廣州中醫藥大學聘為主任醫師,現任日本京都大學醫學部特邀研究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學科帶頭人,廣東中醫藥學會疑難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后流動站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xxx附屬醫院大內科主任。
先后主持和參加國家“七五”、“八五”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項目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主要的著作有:《中醫內科五臟病學》。廣州科技出版社、2001年、副主編,《胃病醫診療與調養》。廣東旅游出版社、2001年、主編,《消化病知識更新》。廣州中醫藥大學、2001年、主編,碩士研究生教材《中醫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1,編委,《疑難病癥治驗精華》。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年、編委,《簡明中醫臨床診療常規》。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編委。
擅長醫結合診療胃腸肝膽、神經肌肉病、疑難雜病、老年病、甲亢、痛風、久咳、腰痛、眩暈、偏癱癥。
陳瑞芳醫生簡介
1987年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系,主要從事中醫消化疾病及內傷雜病的研究,從事中醫預防保健工作及中醫健康教育的研究,主持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健康教育對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干預的課題研究,獲廣東省教育廳《中醫內科學》教學科研三項。臨床擅長治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習慣性便秘、感冒、咳嗽、失眠等疾病的治療。
主持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健康教育對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干預的課題研究,獲廣東省教育廳《中醫內科學》教學科研三項。
周福生醫生簡介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副所長,廣州中醫藥大學xxx附屬醫院二內科副主任,內鏡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結合學會脾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評審專家。
周教授1975年畢業于廣州中醫學院醫療系,1998年于廣州中醫藥大學內科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大學畢業后留校至今,一直從事教學、醫療、科研工作。曾先后于廣州市xxx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神經內科,協和醫院消化內科。
周教授長期致力于醫結合內科的教學工作,深受學生好評。目前培養博士生5名,碩士研究生18名,科學研究一直以脾胃虛實病證辨證論治規律及其病理本質為方向,取得多項研究。參與“和胃片”、“胃熱清膠囊”、“胃腸寧”、“腸炎靈”、“胃炎消”、“順激合劑”等治療脾胃病有效中藥新藥研究與開發,取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周教授在長期的醫療工作中,刻苦鉆研,不斷探索,精益求精。既有扎實的中醫基礎,又善于吸取現代醫學精華,臨證中善于融會貫通醫理論,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成功搶救了許多重癥危癥患者,治愈了很多疑難病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脾胃病證—胃、腸、肝、膽、胰疾病的醫診治,如萎縮性胃炎、潰瘍病、消化道出血、乙肝、脂肪肝、肝硬化腹水、胰腺炎、腸易激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等,同時擅長胃腸鏡檢查及內鏡下治療術。
陶雙友醫生簡介
醫結合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脾胃(消化)病證的醫結合臨床工作,對各種消化系統疾病的醫結合診治有獨到認識和見解,主持有關腸易激綜合征的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及廣州中醫藥大學課題各1項,主要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多項,在各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5篇,注重科普創作,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針對病人的疑問,以科普文章的形式進行有效解答,在《家庭醫生》等科普發表科普論文近100篇。
楊曉軍醫生簡介
碩士,副主任醫師,碩士導師,主治脾胃消化疾病以及重癥肌無力的神經肌肉疾病。廣州省中醫藥學會疑難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xxx附屬醫院內科教研室主任助理,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繼承人;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參與編寫論著3部;作為主要參加者,2005年獲得廣州中醫藥大學科學進步二等;2006年獲廣州中醫藥大學xxx臨床醫學院優秀上課老師、優秀帶教老師稱號。主持課題2項,參與課題國家973項目子課題一項,“十一五”科技支撐重大疑難疾病項目一項以及省部級課題等8項。
醫生簡介
,醫學博士,出站博士后,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運用中醫、醫結合方療呼吸系統疑難疾病,臨癥治病,立足于辨證施治、整體調治的理論,結合現代醫學的最新診斷技術和治療方法,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在運用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方面形成了一套療效確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間質纖維化、支氣管哮喘、難治性肺部感染中醫綜合治療方案,臨床成效顯著。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