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輯油畫棒是一種形成棒狀的繪畫和繪圖介質,由顏料與不干性油和蠟的粘合劑混合物組成。 它們不同于其他用口香糖或甲基纖維素粘合劑制成的蠟筆,也不同于不含油的蠟筆。 油畫的表面比膠粉畫的粉狀少,但更難用固定劑保護。粉蠟筆大膽而明亮。 它們可以很容易地混合,但也很容易破碎。
歷史
編輯他們開始熱衷于實施他的想法,用免費的繪畫時間取代日本兒童用黑色印度墨水繪制表意文字的許多時間,并盡可能多地填充顏色。 為此,他們決定生產一種改進的蠟筆,并于 1921 年成立了 Sakura Cray-Pas 公司并開始生產。
新產品并不完全令人滿意,因為顏料濃度低,無法混合,因此在 1924 年,他們決定開發一種高粘度蠟筆:油畫棒。 這使用搗碎的石蠟、硬脂酸和椰子油的混合物作為粘合劑。 作為一種相對便宜、易于應用、色彩豐富的媒介,油畫棒賦予年輕藝術家和學生更大的表達自由,而不是通常與美術相關的昂貴的粉筆狀蠟筆。在 1927 年添加穩定劑之前,油畫棒有兩種類型:冬季蠟筆添加額外的油以防止硬化,夏季蠟筆添加少量油以避免融化。公立學校負擔不起這種媒介,并且對普遍的自我表達觀念持懷疑態度,偏愛彩色鉛筆,這是一種便宜的德國發明,后來在歐洲廣泛推廣,作為一種向幼兒灌輸工作紀律的手段。
粉蠟筆在商業上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成功,其他制造商也很快接受了這一想法,例如荷蘭公司 Talens,該公司于 1930 年開始生產熊貓蠟筆。但是,這些都無法與今天生產的專業品質油畫棒相提并論。這些早期產品旨在向日本兒童介紹西方藝術教育,而不是作為一種美術媒介,盡管 Sakura 設法說服了一些前衛藝術家熟悉這種技術,其中包括巴勃羅畢加索。
1947 年,由于xxx條件,多年來無法采購油畫棒的畢加索說服了一家專門從事高品質藝術產品的法國制造商 Henri Sennelier 開發美術版。 1949 年,Sennelier 生產了xxx款專為專業人士和經驗豐富的藝術家設計的油畫棒。 它們在蠟粘度、質地和顏料質量方面都非常出色,能夠制作出更一致、更有吸引力的作品。 畢加索要求以 48 種不同的顏色制作這些作品。
日本 Holbein 品牌的油畫棒出現于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有學生級和專業級; 后者有 225 種顏色。
使用
編輯粉蠟筆可以直接干燥使用; 輕描淡寫時,產生的效果類似于油畫顏料。 大量堆積會產生近乎厚涂的效果。 一旦應用于表面,就可以用蘸有石油溶劑油、松節油、亞麻籽油或其他類型的植物油或溶劑的刷子來操作油畫顏料。 或者,可以在繪圖前給繪圖表面上油,或者將蠟筆本身浸入油中。 其中一些溶劑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
粉蠟筆被認為是一種快速的媒介,因為它們易于繪畫且攜帶方便; 因此,它們通常用于素描,但也可用于持續性作品。
由于油畫棒永遠不會完全變干,因此需要以某種方式對其進行保護,通常是在畫作上涂上特殊的固定劑,或者將畫作放入套筒中,然后放入畫框內。 有一些已知的耐久性問題:首先,由于油不會變干,它會不斷滲透紙張。 該過程降低了紙張和顏色層的柔韌性,因為它降低了后者的柔韌性。 第二個問題是硬脂酸會使紙變脆。 最后,硬脂酸和蠟都容易風化或起蠟,脂肪酸和蠟在表面形成不透明的白色層。 通過用羊毛布輕輕拋光,很容易使其再次透明; 但是這三種效果共同導致了主要由脆性硬脂酸組成的顏色層。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