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銅鼓
編輯銅鼓是在東南亞和中國南方的各種文化中發現的古代文物。 鼓是用失蠟鑄造法用青銅鑄造的。 鼓既是樂器又是崇拜對象。 它們裝飾有幾何圖案、日常生活和xxx場景、動物和鳥類以及船只。
歷史
編輯最早描述鼓的文字記錄出現在公元前 3 世紀的中國書籍《石本》中。 公元 5 世紀的晚漢書《后漢書》描述了漢代將軍馬遠如何從越南北部收集銅鼓熔化并重鑄成銅馬。
類型
編輯?鼓 (Heger I)
同山鼓是從公元前 600 年左右到公元三世紀由以紅河三角洲為中心的同山文化生產的。 越南學者范輝通將它們分為五組。 所有同山鼓的頂部都有一個標志性的圖案是星形圖案,從中心向外輻射出數量不等的尖刺,其意義目前不明。 發現的大多數鼓都有一個 12 角的星形圖像,而 C? Loa、Ng?c L?、S?ng ?à、Th??ng Lam 有一個 14 角的星形。 Hoàng H? 鼓有一個 16 角星,Bình ?à 鼓有一個 6 角星。 東山鼓也在印度尼西亞的島嶼上被發現,遠在爪哇和新幾內亞被發現,被視為這些地區之間貿易聯系的證據。
滇鼓
滇是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的公元前 3 至 2 世紀的王國。 滇人是精湛的金屬工人,他們使用片模法和失蠟法鑄造大型青銅器。 滇族精英的葬禮伴隨著裝滿貝殼的大銅鼓。 鼓的頂部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青銅蓋子,青銅鼓有時會變成一種禮器,里面裝著供奉的物品。 石寨山(1975年)、沙鍋(1983年)等云南出土的黑格爾Ⅰ號鼓,統稱石寨山式鼓。
萬家壩大鼓
1976年,中國考古學家在云南楚雄萬家壩發現了I型鼓。 它們通常具有簡單的裝飾或沒有裝飾。 到1990年,中國考古人員共發現萬家壩式銅鼓29件,其中云南26件,越南1件,泰國2件。 于是,中國學者開始摒棄黑格爾的分類,轉而支持中國南方而非越南出產最早的銅鼓,萬家壩是銅鼓發源地的觀點。 這一說法引起了越南考古學家的反對,他們將同樣在越南發現的萬家壩鼓歸類為黑格一世晚期。
Heger II(李老鼓)
以海南黎族命名的黎老鼓,被Franz Heger歸類為II型,以區別于滇東山鼓(Heger I)。 在廣東、廣西、紅河三角洲和孟山發現了黎老鼓。 黎老鼓以其大直徑和尺寸以及青蛙形象而聞名。 然而,黎老鼓上的裝飾比它們的前身要少得多,但令人印象深刻。 一些孟族社區仍在使用這些鼓。
Heger III(卡倫鼓)
凱倫鼓鼓室表面飾有十二角星和兩對蛙形。 它們分布于越南、老撾、泰國、緬甸和云南。 它們仍然被克倫尼人用作雨鼓。
黑格四世
Heger IV鼓在中國和越南都有發現,它們有時會用地支動物和其他中國元素裝飾。
培正鼓
Pejeng 鼓是公元 1 世紀和 2 世紀之間在印度尼西亞群島制作的青銅時代壺鼓。 例子包括亞羅島的 Moko 鼓。 一些學者認為設計和裝飾可能起源于越南的同山文化。 在巴厘島,Pejeng 之月是此類中xxx的鼓。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