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輯馬氏體不銹鋼是一種具有馬氏體晶體結構的不銹鋼合金。 它可以通過時效和熱處理進行硬化和回火。 其他主要類型的不銹鋼是奧氏體、鐵素體、雙相和沉淀硬化。
歷史
編輯1912 年,英國謝菲爾德 Brown-Firth 研究實驗室的 Harry Brearley 在尋找用于槍管的耐腐蝕合金時,發現并隨后將馬氏體不銹鋼合金工業化。 兩年后,紐約時報在 1915 年 1 月的一篇報紙文章中宣布了這一發現。 Brearly 于 1915 年申請了美國專利。后來由 Firth Vickers 在英國以 Staybrite 品牌銷售,并于 1929 年用于倫敦 Savoy 酒店的新入口頂篷。
這種特征性的體心四方馬氏體顯微結構最早是在 1890 年左右由德國顯微鏡學家 Adolf Martens 觀察到的。1912 年,Elwood Haynes 就一種馬氏體不銹鋼合金申請了美國專利。 該專利直到 1919 年才被授予。
概覽
編輯馬氏體不銹鋼可以是高碳鋼或低碳鋼,其成分為鐵,12% 至 17% 的鉻,0.10%(410 型)至 1.2%(440C 型)的碳:
它們可能包含一些 Ni(431 型),允許更高的 Cr 和/或 Mo 含量,從而提高耐腐蝕性,并且由于碳含量也較低,韌性得到提高。 具有低 C、13%Cr 和 4%Ni 的等級 EN 1.4313 (CA6NM) 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良好的鑄造性和焊接性。 它用于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水力渦輪機,包括中國巨大的三峽大壩的渦輪機。
B、Co、Nb、Ti 的添加提高了高溫性能,尤其是抗蠕變性。 這用于蒸汽輪機中的熱交換器。
一個特定的等級是 630 型(也稱為 17-4 PH),它是馬氏體,并在 475°C(887°F)時通過沉淀硬化。
機械性能
編輯它們可以通過熱處理(具體是通過淬火和消除應力,或通過淬火和回火(簡稱QT))進行硬化。合金成分和淬火的高冷卻速率使馬氏體的形成。未回火的馬氏體韌性低, 因此脆性。回火馬氏體賦予鋼良好的硬度和高韌性,如下所示;主要用于醫療工具(手術刀、剃刀和內部夾具)。
熱處理一欄中,QT指Quenched and Tempered,P指Precipitation hardened
物理性質
編輯正在處理
編輯當制造中對成形性、柔軟性等有要求時,通常在軟態下使用xxx含碳量為0.12%的鋼。 隨著碳含量的增加,可以通過淬火和回火獲得 600 至 900 MPa(87 至 131 ksi)范圍內的抗拉強度,以及合理的韌性和延展性。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鋼在需要輕度耐腐蝕性的地方有許多有用的一般應用。 此外,在硬化和輕微回火條件下,由于碳含量較高,可能會產生約 1,600 MPa (230 ksi) 的抗拉強度,但延展性會降低。
馬氏體不銹鋼的一個常見示例是 X46Cr13。
與奧氏體不銹鋼不同,馬氏體不銹鋼可以使用磁粉探傷法進行無損檢測。
應用
編輯馬氏體不銹鋼,根據其碳含量,通常用于泵、閥門和船軸的耐腐蝕性和高強度。
它們的耐磨性還用于餐具、醫療工具(手術刀、剃須刀和內部夾具)、滾珠軸承、剃須刀刀片、聚合物注塑模具以及自行車和摩托車的制動盤。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