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晶石
編輯藍晶石是一種典型的藍色硅鋁酸鹽礦物,存在于富含鋁的變質偉晶巖和沉積巖中。 它是紅柱石和硅線石的高壓多晶型物,變質巖中出現藍晶石一般表明地殼深處發生了變質作用。 藍晶石也被稱為 disthene 或 cyanite。
藍晶石具有強烈的各向異性,因為它的硬度根據其結晶方向而變化。 在藍晶石中,這種各向異性與其特有的藍色一起可被視為一種識別特征。 它的名字與青色同源,源自古希臘詞κ?ανο?。 這通常被翻譯成英文為 kyanos 或 kuanos,意思是深藍色。
藍晶石用作制造陶瓷和磨料的原料,是地質學家用來追蹤變質帶的重要指標礦物。
屬性
編輯藍晶石是一種硅酸鋁礦物,化學式為Al2SiO5。 它的顏色通常是斑點狀的藍色,但顏色可以從淺藍色到深藍色不等,也可以是灰色或白色,或者很少見的淺綠色。 它通常形成葉片狀晶體噴霧,但作為獨特的自形(良好形狀)晶體不太常見,收藏家特別珍視。 它有一個完美的{100}解理面,平行于晶體的長軸,第二個好的解理面{010}與{100}解理面成79度角。 藍晶石還顯示在 {001} 上與晶體長軸成約 85 度角的分離。 解理面通常呈現珍珠光澤。 晶體有輕微的彈性。
藍晶石的細長柱狀晶體通常是礦物及其顏色(當樣本為藍色時)的良好初步指示。 伴生礦物也很有用,尤其是十字石多晶型物的存在,它經常與藍晶石一起出現。 然而,鑒別藍晶石最有用的特征是其各向異性。 如果懷疑標本是藍晶石,驗證其在垂直軸上是否具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硬度值是識別的關鍵; 平行于{001}的硬度為5.5,平行于{100}的硬度為7。 因此,鋼針很容易劃傷平行于其長軸的藍晶石晶體,但垂直于長軸的鋼針則不會劃傷晶體。
結構
藍晶石結構可視化為氧離子扭曲的面心立方晶格,其中鋁離子占據八面體位置的 40%,硅占據四面體位置的 10%。 鋁八面體沿著晶體的長度形成鏈,其中一半是直的,一半是鋸齒形的,二氧化硅四面體將鏈連接在一起。 二氧化硅四面體之間沒有直接聯系,使藍晶石成為硅酸鹽礦物的新硅酸鹽類中的一員。
發生
編輯藍晶石AndalusiteSillimanite
藍晶石出現在黑云母片麻巖、云母片巖和角巖中,它們是富含鋁的原巖(泥質原巖)在區域變質過程中在高壓下形成的變質巖。 藍晶石也偶爾出現在花崗巖和偉晶巖以及伴生的石英脈中,很少出現在榴輝巖中。 它以碎屑顆粒的形式出現在沉積巖中,盡管它往往會迅速風化。它與十字石、紅柱石、硅線石、滑石、角閃石、輝長石、莫來石和剛玉伴生。
藍晶石是三種常見礦物之一,其組成為 Al2SiO5。 具有相同成分但晶體結構不同的礦物稱為多晶型物。 與藍晶石成分相同的其他多晶型物有紅柱石和硅線石。 藍晶石是在高壓下最穩定的晶型,而紅柱石在低溫和壓力下最穩定,硅線石在高溫和低壓下最穩定,三種晶型在 4.2 kbar 附近的三相點處同樣穩定, 530°C(986°F)。 這使得變質巖中存在藍晶石表明高壓變質作用。
藍晶石經常被用作指示礦物來定義和追蹤在地殼深處發生特定程度變質作用的變質帶。 例如,G. M. Barrow 在他關于變質巖礦物學的開創性工作中定義了藍晶石帶和硅線石帶。 巴羅描述的是蘇格蘭的一個地區,該地區在深度上經歷了區域變質作用。 相比之下,愛爾蘭 Fanad Pluton 周圍的變質帶是在地殼較淺深度處通過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的,包括紅柱石和硅線石帶,但沒有藍晶石帶。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