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鎢礦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簡介

    編輯

    白金礦是一種鎢酸礦物,化學式為CaWO4。 是鎢(鎢)的重要礦石。 白金礦最初以瑞典化學家K. Scheele(1742-1786)的名字命名。 收藏家尋求形狀良好的晶體,并且在適當地沒有瑕疵的情況下偶爾會被加工成寶石。 白金礦是用提拉法合成的; 所生產的材料可用于仿制金剛石、用作閃爍體或用作固態激光介質。 它也以與硫化鋅相同的方式用于鐳涂料,托馬斯愛迪生發明了一種帶有鎢酸鈣涂層屏幕的熒光鏡,使圖像比使用鉑氰化鋇的屏幕亮六倍; 后一種化學物質使倫琴在 1895 年 11 月上旬發現了 X 射線。

    屬性

    編輯

    其晶體為四方晶系,呈雙錐形假八面體。 顏色包括金黃色、棕綠色至深棕色、粉紅色至紅灰色、橙色和無色。 透明度范圍從半透明到透明,晶面具有高光澤(玻璃質到金剛石)。 白金礦解理明顯,斷口呈亞貝殼狀至參差不齊。 其比重高達 5.9–6.1,硬度較低,為 4.5–5。 除了假八面體外,白鎢礦可能呈柱狀、粒狀、板狀或塊狀。 德魯茲人非常罕見,幾乎只出現在捷克共和國的 Zinnwald。 雙晶也很常見,晶面可能有條紋。 白金礦條痕白色,質脆。

    從透明材料切磨而成的寶石易碎。 白金礦的折射率(單軸正1.918-1.937,xxx雙折射0.016)和色散(0.026)都比較高。 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導致白鎢礦具有高光澤和可察覺的火彩,接近鉆石

    白金礦在短波紫外線下會發出熒光,呈現明亮的天藍色。 鉬微量雜質的存在偶爾會導致綠光。 白鎢礦的熒光,有時與天然金有關,被地質學家用來尋找金礦。

    發生

    編輯

    白金礦出現在接觸變質矽卡巖中; 在高溫熱液脈和云英巖中; 在花崗偉晶巖中較少見。 地層溫度和壓力介于 200 至 500°C(400 至 900°F)和 200 至 1,500 巴(2,900 至 21,800 psi)之間。 典型的礦物組合包括錫石、黑鎢石、黃玉、螢石、磷灰石、碧璽、石英、鈣鎂石-鈣榴石、透輝石、維蘇威石透閃石

    白金礦通常出現在含錫礦脈中; 有時與黃金有關。 從坎布里亞郡的 Caldbeck Fells、波希米亞的 Zinnwald/Cínovec 和 Elbogen、瑞士的 Guttannen、西里西亞的巨人山脈、亞利桑那州的 Dragoon 山脈和其他地方獲得了精細的晶體。 在康涅狄格州的 Trumbull 和日本的 Kimpu-san 發現了大塊白鎢礦完全轉變為黑鎢礦的晶體:這些來自日本的被稱為“reinite”。 直到 1990 年,它才在澳大利亞金島、中奧塔哥的格倫諾基和北奧塔哥的麥克雷平原以及xxx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新西蘭尼爾森的死馬溪的金條礦開采。 巴西東北部白金礦集中度較高,主要集中在北里奧格蘭德州的Currais Novos礦山。 世界上xxx的白鐵礦礦業公司之一位于中國洛陽。

    歷史

    編輯

    白金礦于 1751 年首次被描述為出現在瑞典達拉納 S?ter 的 Mount Bispbergs klack,并以 Carl Wilhelm Scheele(1742-1786 年)的名字命名。 由于其異常沉重,它被瑞典人命名為鎢,意思是“重石”。 這個名字后來被用來描述這種金屬,而礦石本身則被命名為 scheelerz 或 scheelite。

    合成材料

    編輯

    雖然它現在作為鉆石仿制品并不常見,但合成白鎢偶爾會作為天然白鎢出售,因此收藏家可能會因此上當而為它們支付高價。 寶石學家主要通過顯微鏡檢查來區分天然白鎢礦和合成材料:天然材料很少沒有內部生長特征和內含物(缺陷),而合成材料通常非常干凈。 在合成白鎢礦中也可以觀察到明顯的人造彎曲條紋和微小氣泡云。

    白鎢礦

    白鎢礦的可見吸收光譜,如手持(直視)光譜儀所見,也可能有用:大多數天然寶石在光譜的黃色區域(~585 nm)顯示出許多微弱的吸收線,這是由于 鐠和釹微量雜質。 相反,合成白鎢礦通常沒有這樣的光譜。 然而,一些合成材料可能摻雜了釹或其他稀土元素,但產生的光譜與天然材料不同。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5552/

    (4)
    詞條目錄
    1. 簡介
    2. 屬性
    3. 發生
    4. 歷史
    5. 合成材料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