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石
編輯盤古石是一種氧化鈦礦物,最初作為阿連德隕石中的內含物被發現,并于 2012 年首次被描述。
迄今未知的隕石礦物以中國古代神盤古的名字命名,盤古是通過陰(地)與陽(天)的分離創造世界的。
組成
編輯該礦物的化學式為 (Ti4+,Sc,Al,Mg,Zr,Ca)1.8O3。 其中發現的元素是鈦、鈧、鋁、鎂、鋯、鈣和氧。 來自隕石的樣本包括一些富含鋯的樣本。 該礦物是在橄欖石聚集體中與已確定的礦物鎂鎂石一起被發現的。
起源與特性
編輯盤古石是一類難熔礦物,形成于太陽系早期的高溫和極端多變的壓力下,距今長達 45 億年。 這使得盤古石成為太陽系中最古老的礦物之一。 鋯是決定太陽系形成之前和期間條件的關鍵元素。
發現
編輯加州理工學院地質與行星科學部分析設施主任 Chi Ma 是其第一篇同行評議文章的主要作者,該文章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雜志上。 自 2007 年以來,馬一直在領導一項原始隕石的納米礦物學調查,包括經過深入研究的阿連德隕石。 在 2011 年提交給第 42 屆年度月球和行星科學會議的一篇論文中首次描述了這種礦物。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5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