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蠟
編輯石蠟(或石油蠟)是一種柔軟的無色固體,源自石油、煤或油頁巖,由含有 20 至 40 個碳原子的碳氫化合物分子混合物組成。 它在室溫下為固體,在約 37 °C (99 °F) 以上開始熔化,其沸點高于 370 °C (698 °F)。 石蠟的常見應用包括潤滑、電絕緣和蠟燭; 染色石蠟可制成蠟筆。 它不同于煤油和其他有時稱為石蠟的石油產品。
未染色、無香味的石蠟蠟燭無味且呈藍白色。 石蠟于 1830 年由德國的 Carl Reichenbach 首次發明,標志著蠟燭制造技術的重大進步,因為它比牛脂蠟燭燃燒更清潔可靠,而且生產成本更低。
在化學中,石蠟與烷烴同義,表示具有通式 CnH2n+2 的碳氫化合物。 名稱來源于拉丁文parum(很少)+affinis,意思是缺乏親和力或缺乏反應性,指的是石蠟的不反應性。
屬性
編輯石蠟主要以白色、無嗅、無味、蠟狀固體的形式被發現,典型熔點在約 46 至 68 °C(115 至 154 °F)之間,密度約為 900 kg/m3。 不溶于水,溶于乙醚、苯和某些酯類。 石蠟不受大多數常見化學試劑的影響,但很容易燃燒。 其燃燒熱為 42 MJ/kg。
石蠟是極好的電絕緣體,電阻率在1013到1017歐米之間。 這比除某些塑料(特別是特氟龍)之外的幾乎所有其他材料都要好。 它是一種有效的中子減速劑,在 James Chadwick 1932 年的實驗中被用于識別中子。
石蠟是一種優良的儲熱材料,比熱容為 2.14–2.9 J g?1 K?1(焦耳每克開爾文),熔化熱為 200–220 J g?1。 在 1970 年代初期的載人登月任務中,石蠟相變冷卻與可伸縮散熱器相結合,用于冷卻月球車的電子設備。 蠟在熔化時會顯著膨脹,這使得它可以用于工業、家用,尤其是汽車用途的蠟元件恒溫器。
歷史
編輯石蠟最早由德國化學家 Karl von Reichenbach 于 1830 年創建,當時他試圖開發一種有效分離和提煉石油中天然存在的蠟質物質的方法。 石蠟代表了蠟燭制造行業的重大進步,因為它燃燒干凈,而且制造成本低于其他蠟燭燃料。 石蠟最初的熔點很低。 這可以通過添加硬脂酸來補救。 由于石油和肉類加工業的發展,石蠟的生產在 20 世紀初蓬勃發展,產生了石蠟和硬脂酸作為副產品。
制造業
編輯石蠟的原料是疏松蠟,它是油和蠟的混合物,是潤滑油精煉的副產品。
制作石蠟的xxx步是從松散的蠟中去除油分(脫油或脫蠟)。 通過結晶分離油。 最常見的是,將疏松石蠟加熱,與一種或多種溶劑(例如酮)混合,然后冷卻。 當它冷卻時,蠟從溶液中結晶出來,只留下油。 該混合物被過濾成兩股:固體(蠟加一些溶劑)和液體(油和溶劑)。 經蒸餾回收溶劑后,所得產品稱為成品蠟(或榨蠟)和腳油。 蠟中油的百分比越低,則認為它越精煉(半精煉與完全精煉)。 產品蠟可以進一步加工以去除顏色和氣味。 最后可以將蠟混合在一起以提供某些所需的特性,例如熔點和針入度。 石蠟以液體或固體形式出售。
應用
編輯在工業應用中,改變石蠟的晶體特性通常很有用,通常是通過向現有碳主鏈添加支鏈。 改性通常使用添加劑來完成,例如 EVA 共聚物、微晶蠟或各種形式的聚乙烯。 支化特性導致改性石蠟具有更高的粘度、更小的晶體結構和改進的功能特性。 純石蠟很少用于在失蠟工藝中雕刻鑄造金屬和其他材料的原始模型,因為它在室溫下比較脆,并且在工作時存在碎裂和破損的風險。 柔軟而柔韌的蠟,如蜂蠟,可能更適合此類雕塑,但通常以石蠟為基礎的熔模鑄造蠟是專門為此目的配制的。
在組織學或病理學實驗室中,石蠟用于在切片薄樣品之前浸漬組織。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