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閃石
編輯角閃石 (/??mf?bo?l/) 是一組鏈硅酸鹽礦物,形成棱柱狀或針狀晶體,由雙鏈 SiO4 個四面體,在頂點相連,通常在其結構中含有鐵和/或鎂離子。 它的 IMA 符號是 Amp。 角閃石可以是綠色、黑色、無色、白色、黃色、藍色或棕色。 國際礦物學協會目前將角閃石歸類為一個礦物超群,其中有兩個群和幾個亞群。
礦物學
編輯角閃石結晶成兩個晶系,單斜晶系和斜方晶系。 在化學成分和一般特性方面,它們與輝石相似。 與輝石的主要區別在于 (i) 閃石含有必需的羥基 (OH) 或鹵素 (F、Cl) 和 (ii) 基本結構是四面體的雙鏈(與輝石的單鏈結構相反)。 最明顯的是,在手標本中,角閃石形成傾斜的解理面(大約 120 度),而輝石的解理角約為 90 度。 角閃石的密度也低于相應的輝石。 角閃石是角閃巖的主要成分。
結構
與輝石一樣,角閃石被歸類為鏈硅酸鹽(鏈狀硅酸鹽)礦物。 然而,輝石結構是圍繞二氧化硅四面體的單鏈構建的,而角閃石是圍繞二氧化硅四面體的雙鏈構建的。 換句話說,與幾乎所有硅酸鹽礦物一樣,每個硅離子都被四個氧離子包圍。 在角閃石中,一些氧離子在硅離子之間共享以形成如下所示的雙鏈結構。 這些鏈沿晶體的 [001] 軸延伸。 每條鏈的一側都有頂端氧離子,僅由一個硅離子共享,成對的雙鏈通過連接頂端氧離子的金屬離子相互結合。 雙鏈對被比作工字梁。 每個工字梁都通過額外的金屬離子與其相鄰的梁鍵合,形成完整的晶體結構。 結構中的大間隙可能是空的或部分被大金屬離子(例如鈉)填充,但仍然存在有助于定義晶體解理面的薄弱點。
- [100] 軸上的雙鏈鏈硅酸鹽結構。 硅離子被頂端氧離子隱藏。
- 雙鏈鏈硅酸鹽主鏈的側視圖(沿 [010])。 頂端氧在底部。
- 沿[001]軸看的角閃石結構。 強調硅離子。 兩個工字梁以綠色標出。
在巖石中
角閃石是火成巖或變質巖成因的礦物。 角閃石在中長英質火成巖中比在基性火成巖中更常見,因為更演化的巖漿中較高的二氧化硅和溶解水含量有利于形成角閃石而不是輝石。 閃石含量最高,約為 20%,存在于安山巖中。 角閃石廣泛存在于火成巖和變質巖中,在正長巖和閃長巖中尤為常見。 鈣有時是天然存在的角閃石的成分。 變質成因的角閃石包括通過接觸變質作用(透閃石)在石灰巖中發育的那些,以及那些由其他鐵鎂礦物(例如作為輝石蝕變產物的角閃石)蝕變形成的。 繼輝石之后角閃石的假晶被稱為烏拉石。
歷史和詞源
編輯角閃石這個名稱源自希臘語 amphibolos (?μφ?βολο?, lit. \'double entendre'),有歧義的意思。 René Just Haüy 使用該名稱來包括透閃石、陽起石和角閃石。 Haüy 如此命名該組是因為其礦物在成分和外觀上具有千變萬化的變化。 這個詞已經適用于整個集團。 區分了許多亞種和變種,其中較重要的亞種和變種在下面的兩個系列中列出。 可以看出每個分子式都是建立在一般的雙鏈硅酸鹽分子式 RSi4O11 之上的。
四種角閃石礦物通常稱為石棉。 它們是:直閃石、里鎂石、方鈣石/綠榴石系列和陽起石/透閃石系列。 cummingtonite/grunerite 系列通常被稱為 amosite 或棕色石棉,而 riebeckite 被稱為青石棉或藍石棉。 這些通常被稱為角閃石石棉。 開采、制造和長期使用這些礦物質會導致嚴重的疾病。
其他物種
正交系列
- 鋰石英, Li2Mg3Al2Si8O22(OH)2
單斜系列
- 寄生蟲,NaCa2Mg3Fe2+Si6Al3O22(OH)2
- Winchite, (CaNa)Mg4(Al,Fe3+)Si8O22(OH)2
- 伊甸石,NaCa2Mg5(Si7Al)O22(OH)2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