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蛋白
編輯要查看同系物,請對 P05790[1-108] 部分執行 BLAST。
絲蛋白是一種不溶性蛋白質,存在于許多昆蟲產生的絲中,例如家蠶的幼蟲,以及其他蛾屬,例如 Antheraea、Cricula、Samia 和 Gonometa。 原始狀態的蠶絲由兩種主要蛋白質組成,即絲膠蛋白和絲心蛋白,一層膠狀的絲膠蛋白覆蓋著兩條稱為布林的單根絲心蛋白絲。 絲心蛋白被認為是一種與形成頭發、皮膚、指甲和結締組織的蛋白質相關的 β-角蛋白。
蠶產生具有三鏈的絲心蛋白,即輕鏈、重鏈和糖蛋白 P25。 重鏈和輕鏈通過二硫鍵連接,P25 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與二硫鍵連接的重鏈和輕鏈結合。 P25 在維持復合體的完整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重絲心蛋白由反平行的 β 折疊層組成。 其一級結構主要由反復出現的氨基酸序列(Gly-Ser-Gly-Ala-Gly-Ala)n組成。 高甘氨酸(以及較小程度的丙氨酸)含量允許床單緊密堆積,這有助于絲綢的剛性結構和抗拉強度。 剛度和韌性的結合使其成為一種在多個領域都有應用的材料,包括生物醫學和紡織品制造。
眾所周知,絲蛋白將自身排列成三種結構,稱為絲 I、II 和 III。 Silk I 是蠶絲蛋白的天然形式,由家蠶絲腺排出。 Silk II是指蠶絲中絲心蛋白分子的排列,具有更大的強度,常用于各種商業應用。 Silk III 是一種新發現的絲心蛋白結構。 Silk III 主要在界面(即空氣-水界面、水-油界面等)處的絲心蛋白溶液中形成。
退化
編輯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