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學
編輯工程地質學是地質學在工程研究中的應用,目的是確保有關工程的選址、設計、施工、運營和維護的地質因素得到認可和考慮。 工程地質學家提供與人類發展和各種結構相關的地質和巖土工程建議、分析和設計。 工程地質學家的領域本質上是在地球-結構相互作用領域,或研究地球或地球過程如何影響人造結構和人類活動的領域。
工程地質學研究可以在公共和私人工程項目的規劃、環境影響分析、土木或結構工程設計、價值工程和施工階段,以及項目的施工后和取證階段進行。 工程地質學家完成的工作包括; 地質災害評估、巖土工程、材料特性、滑坡和邊坡穩定性、侵蝕、洪水、排水和地震調查等。 認識和解釋自然過程,了解這些過程如何影響人造結構(反之亦然),以及減輕不利自然或人為條件造成的危害的方法知識。 工程地質學家的主要目標是保護生命和財產免受各種地質條件造成的損害。
工程地質學的實踐與地質工程、巖土工程的實踐也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如果學科內容有差異,主要在于從業者的訓練或經歷。
歷史
編輯雖然地質學研究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至少以其現代形式,但工程地質學的科學和實踐直到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才開始作為一門公認的學科。 威廉·彭寧 (William Penning) 于 1880 年出版了xxx本名為《工程地質學》的書。 20 世紀初,美國訓練有素的地質學家查爾斯·伯基被認為是美國xxx位工程地質學家,他參與了紐約市的多個供水項目,后來又參與了胡佛水壩和許多其他工程項目。 美國xxx本工程地質學教科書于 1914 年由 Ries 和 Watson 編寫。 1921 年,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xxx任應用科學系主任雷金納德·W·布羅克 (Reginald W. Brock) 啟動了xxx個地質工程本科和研究生學位課程,并指出具有工程基礎的學生可以成為一流的實踐地質學家。 1925 年,受過奧地利培訓的工程師和地質學家 Karl Terzaghi 在《土壤力學》(德文)中發表了xxx篇文章。 太沙吉被譽為土力學之父,但對地質學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太沙吉認為土力學是工程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1929 年,Terzaghi 與 Redlich 和 Kampe 一起出版了他們自己的《工程地質學》教科書(也是德文)。
1928 年,隨著加利福尼亞州圣弗朗西斯大壩的失敗和 426 人的死亡,工程工作對地質學家的需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接下來幾年發生的更多工程失敗也促使工程地質學家需要從事大型工程項目。
1951 年,美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學部執行委員會提供了工程地質學家或專業工程地質學家最早的定義之一。
實踐
編輯工程地質學家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是解釋地貌和地球過程,以確定可能對土木結構和人類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潛在地質和相關人為災害。 地質學背景為工程地質學家提供了對地球如何運作的理解,這對于xxx限度地減少與地球相關的危害至關重要。 大多數工程地質學家還擁有研究生學位,他們在那里接受了土壤力學、巖石力學、巖土工程、地下水、水文學和土木設計方面的專業教育和培訓。
工程地質學家教育的這兩個方面為他們提供了理解和減輕與地球-結構相互作用相關的危害的獨特能力。
研究范圍
編輯可以進行工程地質學調查和研究: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