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葉草簡介
編輯彩葉草,俗稱錦紫蘇,是唇形科(薄荷或死蕁麻科)的一種開花植物,原產于東南亞至澳大利亞。 它通常長到 60-75 厘米(24-30 英寸)高和寬,是一種濃密的木質常綠多年生植物,因栽培品種中具有高度裝飾性的雜色葉子而廣泛種植。 另一個常見名稱是彩繪蕁麻,反映了它與同一科的死蕁麻(Lamium 物種)的關系。
描述
編輯彩葉草是一種直立的一年生或短命的多年生植物。 它可能有 1 米(3 英尺)高,具有分枝良好、或多或少的四棱莖。 更短、拖尾更多的形式有時被描述為單獨的物種,但現在都被認為是非常多變的一部分。 該物種的葉子顏色和形狀非常多變。 它們有點肉質,大小從 1.5-10 厘米(0.6-3.9 英寸)長到 1-6 厘米(0.4-2.4 英寸)寬不等,通常呈卵形,長在 0.5-5 厘米長的葉柄(莖)上 (0.2–2.0 英寸)長。 葉緣被不同程度地分開。 葉子的兩側都有毛發。
花序長在莖的末端,和葉子一樣,大小變化很大; 它可能長達 4 厘米(1.6 英寸),花很少或很多。 花萼呈鐘形,最初只有 1-2 毫米(0.04-0.08 英寸)長,但在果實成熟時會延長至 5-7 毫米(0.2-0.3 英寸)。 藍紫色花瓣連接在一起形成典型的雙唇唇形花,長 8-10 毫米(0.3-0.4 英寸)。 雄蕊的一半長度相連,并被花的上唇覆蓋。 果實被描述為小堅果,黑色,長約 1 毫米(0.04 英寸)。
色素沉著
野生物種的葉子可能有些雜色,但在栽培品種中這種情況已經發展到xxx,其葉子可能包括一種或多種綠色、白色、奶油色、黃色、粉紅色、紅色、栗色和深紫色。
綠色著色是由于葉子中葉綠體中存在的葉綠素的量。紅色、紫色、粉紅色和橙色是由于花青素——水溶性類黃酮生物合成色素,除葉綠素外還存在于葉子中。
花青素產量的增加伴隨著葉綠素產量的減少。 花青素和葉綠素的產生受光照水平的影響; 存在的光越多,產生的花青素就越多,與葉綠素的產生成反比關系。
花青素在細胞內產生,通過保護免受紫外線造成的損害,促進暴露在強烈或長時間陽光下的葉子的光合作用。 一些錦紫蘇品種過度生產花青素而生產葉綠素不足,以致妨礙最佳生長。
分類學
編輯直立或上升草本。莖通常紫色,四稜形,被微柔毛,具分枝。
葉膜質,其大小、形狀及色澤變異很大,通常卵圓形,長4-12.5厘米,寬2.5-9厘米,先端鈍至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或圓齒,色澤多樣,有黃、暗紅、紫色及綠色,兩面被微柔毛,下面常散布紅褐色腺點,側脈4-5對,斜上升,與中脈兩面微突出;葉柄伸長,長1-5厘米,扁平,被微柔毛。
輪傘花序多花,花時徑約1.5厘米,多數密集排列成長5-10(25)厘米、寬3-5(-8)厘米的簡單或分枝的圓錐花序;花梗長約2毫米,與序軸被微柔毛;苞片寬卵圓形,長2-3毫米,先端尾尖,被微柔毛及腺點,脫落。
花萼鐘形,10脈,開花時長2-3毫米,外被短硬毛及腺點,果時花萼增大,長達7毫米,萼檐二唇形,上唇3裂,中裂片寬卵圓形,十分增大,果時外反,側裂片短小,卵圓形,約為中裂片之半,下唇呈長方形,較長,2裂片高度靠合,先端具2齒,齒披針形。
花冠淺紫至紫或藍色,長8-13毫米,外被微柔毛,冠筒驟然下彎,至喉部增大至2.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短,直立,4裂,下唇延長,內凹,舟形。雄蕊4,內藏,花絲在中部以下合生成鞘狀。
花柱超出雄蕊,伸出,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前方膨大。
小堅果寬卵圓形或圓形,壓扁,褐色,具光澤,長1-1.2毫米。花期7月。
分布與棲息地
編輯彩葉草原產于東南亞至澳大利亞。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