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橋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陸橋

    編輯

    生物地理學中,陸橋是地峽或更寬闊的陸地連接,連接著原本獨立的區域,動物植物能夠跨越這些區域并在新的土地上定居。 大陸架可以通過海退形成,其中海平面下降,露出大陸架的淺層,以前被淹沒的部分; 或者當板塊構造產生新的土地時; 或偶爾由于冰河時代后的冰川后反彈導致海床上升。

    突出的例子

    編輯
    • 亞當橋(也稱為 Rama Setu),連接印度和斯里蘭卡
    • 連接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的 Bassian 平原
    • 白令陸橋(又名 Beringia),隨著海平面在冰河時代的影響下上升和下降,斷斷續續地將阿拉斯加(北美)與西伯利亞(北亞)連接起來
    • 東亞以前未命名的大陸,在大約 15,000 年前結束的最后一個冰河時代,日本列島通過幾座陸橋與大陸相連,其中一座連接琉球群島與臺灣地區和九州,一座連接九州與大陸 朝鮮半島,另一個連接北海道與庫頁島和西伯利亞大陸。 日本海曾經被認為是一個大鹽湖。
    • De Geer Land Bridge,連接 Fennoscandia 和格陵蘭島北部的路線
    • Doggerland,北海南部的一塊前陸地,在最后一個冰河時代將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連接起來
    • 巴拿馬地峽,三百萬年前的出現促成了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間的大美洲生物交流
    • Thule Land Bridge,不列顛群島和格陵蘭島之間一座現已消失的陸橋
    • 西奈半島,連接非洲和歐亞大陸
    • 薩胡爾托雷斯海峽陸橋,位于現代西巴布亞和約克角之間

    陸橋理論

    編輯

    在 19 世紀,包括 Joseph Dalton Hooker 在內的科學家注意到相距遙遠的地區之間令人費解的地質、植物和動物學相似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建議在適當的陸地之間架設陸橋。 在地質學中,這個概念首先由 Jules Marcou 在 Lettres sur les roches du Jura et leur distribution géographique dans les deux hémisphères(關于侏羅山脈 [山脈] 的巖石及其在兩個半球的地理分布)中提出,1857-1860 .

    假設的陸橋包括:

    • 從西印度群島到北非的 Archatlantis
    • 從巴西到南非的 Archhelenis
    • 北大西洋的 Archiboreis

    地質學

    • Archigalenis 從中美洲經夏威夷到東北
    • 從南美洲到南極洲的 Archinotis
    • 印度洋的利莫里亞

    大陸漂移理論提供了另一種不需要陸橋的解釋。 然而大陸漂移理論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初板塊構造學的發展才被廣泛接受,它更完整地解釋了大陸在地質時期的運動。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7815/

    (1)
    詞條目錄
    1. 陸橋
    2. 突出的例子
    3. 陸橋理論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