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輯石膏是由二水硫酸鈣組成的軟硫酸鹽礦物,化學式為CaSO4·2H2O。它被廣泛開采并用作肥料和多種形式的石膏、黑板或人行道粉筆以及石膏板的主要成分。
雪花石膏是一種細粒白色或淺色石膏,已被許多文化用于雕塑,包括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羅馬、拜占庭帝國和中世紀英格蘭的諾丁漢雪花石膏。 石膏也結晶為亞硒酸鹽的半透明晶體。 它形成為蒸發巖礦物和硬石膏的水化產物。
礦物硬度的莫氏標度將石膏定義為基于劃痕硬度比較的硬度值2。
詞源和歷史
編輯石膏一詞源自希臘語 γ?ψο?(石膏),即石膏。 由于巴黎蒙馬特區的采石場長期提供用于各種用途的燒石膏(煅燒石膏),這種脫水石膏被稱為熟石膏。 加水后,幾十分鐘后,熟石膏再次變成普通石膏(二水合物),導致材料硬化或凝固,這對鑄造和建筑很有用。
物理性質
編輯石膏具有中等水溶性(在 25°C 時約為 2.0–2.5 g/L),與大多數其他鹽相比,它表現出逆行溶解度,在較高溫度下變得不易溶解。 當石膏在空氣中加熱時,它會失去水分并首先轉化為半水硫酸鈣(bassanite,通常簡稱為石膏),如果進一步加熱,則會轉化為無水硫酸鈣(硬石膏)。 與硬石膏一樣,石膏在鹽溶液和鹽水中的溶解度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 NaCl(普通食鹽)濃度。
石膏的結構由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鈣 (Ca2+) 和硫酸鹽 (SO2?4) 離子層組成。 這些層由陰離子水分子片通過較弱的氫鍵鍵合,從而使晶體沿著片層(在 {010} 平面中)完美解理。
晶體品種
編輯石膏在自然界中以扁平且通常孿晶的形式存在,以及透明、可裂解的物質,稱為亞硒酸鹽。亞硒酸鹽不含大量硒; 相反,這兩種物質都是以古希臘語中的月亮命名的。
亞硒酸鹽也可能以絲質、纖維狀形式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它通常被稱為緞晶石。最后,它也可能是顆粒狀的或非常緊湊的。在手掌大小的樣品中,它可以是從透明到不透明的任何地方。一種非常細粒度的白色或淺色石膏,稱為雪花石膏,因其各種裝飾作品而備受推崇。 在干旱地區,石膏可能呈花狀,通常不透明,內嵌沙粒,稱為沙漠玫瑰。它還以亞硒酸鹽的形式形成自然界中發現的一些xxx的晶體,長達 12 米(39 英尺)。
發生
編輯石膏是一種常見的礦物,具有與沉積巖相關的厚而廣泛的蒸發巖層。眾所周知,沉積物最早可追溯到太古代時期就存在于地層中。石膏是從湖水和海水、溫泉、火山蒸氣和靜脈中的硫酸鹽溶液中沉積出來的。礦脈中的熱液硬石膏通常在近地表暴露中被地下水水合成石膏。它通常與礦物石鹽和硫有關。石膏是最常見的硫酸鹽礦物。純石膏是白色的,但作為雜質被發現的其他物質可能會給當地礦床帶來多種顏色。
因為石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溶解在水中,所以石膏很少以沙子的形式出現。
當產生的硫酸與碳酸鈣反應時,石膏也作為硫化物氧化的副產品形成,其中包括黃鐵礦氧化。它的存在表明氧化條件。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8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