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輯多原子離子,也稱為分子離子,是兩個或多個原子或金屬絡合物的共價鍵合組,可被視為一個單元,其凈電荷不為零。 取決于所使用的定義,術語分子可以用于也可以不用于指代多原子離子。 前綴 poly- 在希臘語中有很多的意思,但即使是兩個原子的離子也通常被描述為多原子的。
在較早的文獻中,多原子離子可能被稱為自由基(或不太常見,稱為自由基)。 在現代用法中,術語自由基指的是各種自由基,它們是具有不成對電子且不需要充電的物種。
多原子離子的一個簡單例子是氫氧根離子,它由一個氧原子和一個氫原子組成,共同攜帶 -1 的凈電荷; 其化學式為OH?。 相反,銨離子由一個氮原子和四個氫原子組成,電荷為+1; 其化學式為NH+4。
多原子離子通常在酸堿化學和鹽的形成中很有用。
通常,多原子離子可被視為中性分子的共軛酸或共軛堿。 例如,硫酸 (H2SO4) 的共軛堿是多原子硫酸氫陰離子 (HSO?4)。 去除另一個氫離子會產生硫酸根陰離子 (SO2-4)。
多原子陰離子的命名
編輯有兩個規則可用于學習多原子陰離子的命名法。 首先,當前綴 bi 添加到名稱中時,氫被添加到離子的分子式中,其電荷增加 1,后者是氫離子的 +1 電荷的結果。 雙前綴的替代方法是在其位置使用氫一詞:源自 H+ + CO2-3 的陰離子 HCO-3 可稱為碳酸氫根或碳酸氫根。
大多數常見的多原子陰離子是含氧陰離子,含氧酸(衍生自非金屬元素氧化物的酸)的共軛堿。 例如,硫酸根陰離子SO2?4是由H2SO4衍生而來,可以看做SO3 + H2O。
第二條規則基于離子中主要原子的氧化態,在實踐中通常(但不總是)直接與離子中氧原子的數量相關,如下圖所示。 考慮氯氧陰離子家族:
隨著氯原子的氧化態變得更正,連接的氧原子數量增加。 這產生了以下常見模式:首先,將 -ate 離子視為堿基名稱; 添加 per- 前綴會增加一個氧,而將 -ate 后綴更改為 -ite 會將氧減少一個,而保留后綴 -ite 并添加前綴 hypo- 會再減少一個氧的數量 - 所有這些都不會改變 費用。 命名模式遵循許多不同的氧陰離子系列,基于該特定系列的標準根。 -ite 比 -ate 少一個氧,但不同的 -ate 陰離子可能具有不同數量的氧原子。
這些規則不適用于所有多原子陰離子,但它們確實適用于一些更常見的陰離子。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8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