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輯隱穿電離是原子(或分子)中的電子通過勢壘并從原子(或分子)中逸出的過程。 在強電場中,原子(分子)的勢壘急劇扭曲。 因此,隨著電子必須通過的勢壘長度的減少,電子可以更容易地從原子的勢能中逃脫。 隧道電離是一種量子力學現象,因為在經典圖像中,電子沒有足夠的能量來克服原子的勢壘。
當原子處于直流外場時,庫侖勢壘降低,電子通過勢壘的隧道效應增加,非零概率。 在交變電場的情況下,電場的方向在場的半個周期后反轉。 電離的電子可能會回到其母離子。 電子可能與原子核(原子核)重新結合,其動能以光的形式釋放(高次諧波產生)。 如果不發生重組,則可能會通過高能電子與母原子(分子)之間的碰撞進一步電離。 這個過程被稱為非順序電離。
直流隧道電離
編輯Landau 使用拋物線坐標示意性地解決了靜電 (DC) 場中氫原子基態的隧道電離。 這提供了一個簡化的物理系統,該系統使電離率對所施加的外場具有適當的指數依賴性。 當E << E a {displaystyle E<<E_{a}} ,該系統的電離率由下式給出:
w = 4 ω a E a | 乙 | exp ? [ ? 2 3 E a | 乙 | ] {displaystyle w=4omega _{a}{frac {E_{a}}{left|Eright|}}exp left[-{frac { 2}{3}}{frac {E_{a}}{left|Eright|}}right]}
Landau 用原子單位表示,其中 m = e = ? = 1 {displaystyle m=e=hbar =1} 。 在 SI 單位中,前面的參數可以表示為:
E a = m 2 e 5 ( 4 π ? 0 ) 3 ? 4 {displaystyle E_{a}={frac {m{2}e{5}}{(4pi epsilon _{ 0}){3}hbar {4}}}} ,ω a = m e 4 ( 4 π ? 0 ) 2 ? 3 {displaystyle omega _{a}={frac {me{4 }}{(4pi epsilon _{0}){2}hbar {3}}}} .
電離率是通過外部經典轉折點的總概率電流。 這是使用 WKB 近似通過抑制庫侖勢壘匹配基態氫波函數發現的。
通過注意玻爾半徑和氫原子電離能由下式給出,可以獲得上述電離率的更具物理意義的形式
a 0 = 4 π ? 0 ? 2 m e 2 {displaystyle a_{0}={frac {4pi epsilon _{0}hbar {2}}{me{2}}} },
E i o n = R H = m e 4 8 ? 0 2 h 2 {displaystyle E_{ion}=R_{H}={frac {me{4}}{8epsilon _{0}{2}h {2}}}} ,
其中 R H ≈ 13.6 e V {displaystyle R_{H}approx mathrm {13.6,eV} } 是里德伯能量。 然后,參數 E a {displaystyle E_{a}} 和 ω a {displaystyle omega _{a}} 可以寫成
E a = 2 R H e a 0 {displaystyle E_{a}={frac {2R_{H}}{ea_{0}}}} , ω a = 2 R H ? {displaystyle omega _{ a}={frac {2R_{H}}{hbar }}} 。
從而可以改寫總電離率
w = 8 R H ? 2 R H / a 0 | e E | exp ? [ ? 4 3 R H / a 0 | e E | ] {displaystyle w=8{frac {R_{H}}{hbar }}{frac {2R_{H}/a_{0}}{left|eEright|} }exp left[-{frac {4}{3}}{frac {R_{H}/a_{0}}{left|eEright|}}right ]} 。
電離率 w {displaystyle w} 的這種形式強調了電離所需的特征電場 E a = 2 E i o n e a 0 {displaystyle E_{a}={frac {2E_{ion}}{ea_ {0}}}} 與電離能 E i o n {displaystyle E_{ion}} 與電子軌道 a 0 {displaystyle a_{0}} 的特征尺寸之比成正比。 因此,具有低電離能的原子(例如堿金屬)和電子占據具有高主量子數 n {displaystyle n}(即在元素周期表的最下方)的軌道的電子在直流場下最容易電離。 此外,對于氫原子,此特征電離場的比例為 Z 3 {displaystyle Z{3}} ,其中 Z {displaystyle Z} 是核電荷。 出現這種縮放是因為電離能縮放為 ∝ Z 2 {displaystyle propto Z{2}} 和軌道半徑為 ∝ Z ? 1 {displaystyle propto Z{-1}} 。 也可以獲得更準確和通用的氫軌道隧穿公式。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