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 簡介
簡介
編輯麥角酸二乙氨基酸 (LSD),俗稱酸,是一種強效迷幻藥。 影響通常包括強化思想、情緒和感官知覺。 在足夠高的劑量下,LSD 主要表現為精神、視覺和聽覺上的幻覺。 瞳孔散大、血壓升高和體溫升高是典型的。 效果通常在半小時內開始,可持續長達 20 小時。 LSD 還能夠導致神秘體驗和自我瓦解。 它主要用作娛樂xxx物或用于精神原因。 LSD既是迷幻藥的原型,又是經典迷幻藥之一,是xxx科學意義和文化意義的迷幻藥。 LSD 通常被吞下或含在舌頭下。 它最常以吸水紙的形式出售,較少以片劑、水溶液或稱為方格的明膠方塊形式出售。
LSD 被認為不會上癮,濫用的可能性很小。 頻繁使用會迅速建立耐受性,需要成倍增加的劑量才能感受到效果。 可能會出現不良的心理反應,例如焦慮、偏執和妄想。 相對于劑量以微克測量的其他精神活性化合物,LSD 的活性很小。 盡管沒有進一步使用,LSD 仍可能引起間歇性或慢性幻視。 常見的影響包括視覺雪花和 palinopsia。 如果這導致痛苦或損害,則被診斷為致幻劑持續性知覺障礙 (HPPD)。 雖然 LSD 過量服用尚不清楚,但 LSD 可能因心理障礙引起的事故而導致傷害和死亡。 LSD 的作用被認為主要源于它是 5-HT2A(5-羥色胺)受體的激動劑,雖然 LSD 究竟如何通過對該受體的激動作用發揮其作用仍不完全清楚,相應增加的谷氨酸能神經傳遞和減少的違約 模式網絡活動被認為是關鍵的行動機制。 除了血清素,LSD 還與多巴胺 D1 和 D2 受體結合,這就是為什么 LSD 往往比裸蓋菇素等化合物更具刺激性。 純凈形式的 LSD 呈透明或白色,無氣味,呈結晶狀。 它會因暴露在紫外線下而分解。
1938 年,瑞士化學家阿爾伯特·霍夫曼 (Albert Hofmann) 首次從麥角酸合成 LSD,麥角酸是麥角胺水解產生的一種化學物質,麥角胺是麥角中的一種生物堿,麥角是一種感染谷物的真菌。 LSD 是 Hofmann 在嘗試開發一種新的興奮劑時從麥角酸合成的各種麥角酰胺中的第 25 種,因此又稱為 LSD-25。 霍夫曼在 1943 年發現了它對人類的影響,當時他無意中攝入了未知數量的物質,可能是通過他的皮膚吸收了它。 LSD 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初期在精神病學領域引起了極大的興趣,Sandoz 以商標名稱 Delysid 將 LSD 分發給研究人員,試圖為其找到可銷售的用途。
LSD 輔助心理治療在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初期被精神病學家使用,例如 Humphry Osmond,他率先將 LSD 應用于治療酒精中毒,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Osmond 創造了迷幻藥(迷幻藥)一詞作為 LSD 和相關致幻劑的術語,取代了以前認為 LSD 模仿精神分裂癥的擬精神病模型。 與精神分裂癥相反,LSD 會誘發具有持久心理益處的體驗。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