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銅
編輯山銅是一種在幾部古代著作中提到的金屬,包括柏拉圖的 Critias 中的亞特蘭蒂斯故事。 在對話中,克里提亞斯(公元前 460-403 年)聲稱,山銅的價值僅次于黃金,在古代亞特蘭蒂斯的許多地方都已被發現和開采,但到了克里提亞斯自己的時代,山銅已為人所知 只有名字。
山銅可能是一種貴金屬,如鉑金,因為它應該被開采,或者是一種青銅或黃銅,或者可能是其他金屬合金。
概覽
編輯字面意思是山銅。
羅馬人將 orichalcum 音譯為 aurichalcum,人們認為它的字面意思是金銅。 從西塞羅的著作中得知,他們稱之為山銅的金屬顏色類似于黃金,但價值要低得多。 在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中,圖爾努斯的胸甲被描述為堅硬的金色和白色山銅。
山銅被認為是金銅合金、銅錫或銅鋅黃銅,或者是一種不再為人所知的金屬或金屬合金。
后來又用orichalcum來形容硫化物礦物黃銅礦,也用來形容黃銅。 然而,這些用法很難與柏拉圖的 Critias 的主張相一致,他說金屬在他那個時代只是一個名字,而黃銅和黃銅礦在柏拉圖時代非常重要,就像今天一樣。
約瑟夫·李約瑟 (Joseph Needham) 指出,18 世紀的化學教授理查德·沃森 (Bishop Richard Watson) 主教曾寫過一個古老的觀點,即有兩種黃銅或山銅。 李約瑟還暗示,希臘人可能不知道山銅是如何制成的,他們甚至可能有仿品。
2015 年,在西西里島杰拉海岸的一艘沉船中發現了 39 塊被認為是山銅的錠,這些錠的歷史暫定為 2600 年。 Technologies for Quality 的達里奧·帕內塔 (Dario Panetta) 對它們進行了 X 射線熒光分析,結果證明它們是一種合金,由 75-80% 的銅、15-20% 的鋅以及少量的鎳、鉛和鐵組成。 2016 年 2 月回收了另一批 47 塊鋼錠,發現它們具有與 ICP-OES 和 ICP-MS 測量的相似成分:大約 65-80% 的銅、15-25% 的鋅、4-7% 的鉛、0.5-1% 鎳,以及微量的Ni、Ag、Sb、As、Bi等元素。
古代文學
編輯山銅最早在公元前 7 世紀由赫西奧德 (Hesiod) 提及,在荷馬史詩中獻給阿芙羅狄蒂 (Aphrodite),可追溯到 630 年代。
根據柏拉圖的批判,亞特蘭蒂斯城堡和波塞冬神廟周圍的內墻閃爍著山銅的紅光。 寺廟的內墻、柱子和地板完全被山銅覆蓋,屋頂則用金、銀和山銅呈現出斑斕的色彩。 神殿中央立著一根山銅柱,上面刻有波塞冬的律法和波塞冬長子王子的記錄。
老普林尼指出,由于礦山枯竭,山銅已經失去了貨幣。 偽亞里士多德在 De mirabilibus auscultationibus (62) 中描述了一種非常有光澤和白色的銅,不是因為其中混合了錫,而是因為一些土與它結合并熔化了。 這可能是指在冶煉銅時加入 cadmia 獲得的山銅,cadmia 是一種以前在黑海沿岸發現的土,被認為是氧化鋅。
錢幣學
編輯在錢幣學中,術語 orichalcum 用于指代用于 sestertius 和 dupondius 硬幣的金色青銅合金。 它被認為比銅更有價值,銅是用銅制成的。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8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