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輯柯林斯試劑是氧化鉻 (VI) 與吡啶在二氯甲烷中的絡合物。這種金屬-吡啶絡合物是一種紅色固體,用于將伯醇氧化成相應的醛,將仲醇氧化成相應的酮。該絡合物是吸濕性橙色固體。
合成與結構
編輯該絡合物是通過用吡啶處理三氧化鉻而制得的。該絡合物是抗磁性的。根據X射線晶體學,配合物是5配位的互反式吡啶配體。Cr-O 和 Cr-N 距離分別為 163 和 215 皮米。
就歷史而言,該復合體最早是由 Sisler 等人產生的。
反應
編輯柯林斯試驗劑對酸敏感化合物的氧化特別有用。伯醇和仲醇分別氧化成醛和酮,產率為 87-98%。
與 Cr(VI) 的其他氧化一樣,氧化的化學計量很復雜,因為金屬經歷 3e 還原并且底物被 2 個電子氧化:
3 RCH2OH + 2 CrO3(吡啶)2 → 3 RCHO + 3 H2O + Cr2O3 + 4 吡啶
該試劑通常以六倍過量使用。 二氯甲烷是典型的溶劑,溶解度為12.5 g/100 ml。
1953 年,G. I. Poos、G. E. Arth、R. E. Beyler 和 L.H. Sarett 發現了這種試劑在氧化反應中的應用。幾年后,它被 J. C. Collins 推廣。
其他試劑
- Sarett 氧化
- 用鉻(VI)-胺絡合物氧化
在將仲醇氧化成酮時,柯林斯試劑可替代瓊斯試劑和氯鉻酸吡啶 (PCC)。 PCC 和重鉻酸吡啶 (PDC) 氧化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柯林斯氧化。
安全和環境方面
編輯固體易燃。 一般來說,鉻 (VI) 化合物具有致癌性。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0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