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館內設有9個展區和科普活動室,并建有圖書資料室、多功能廳、文物庫房、多演示教學設施等。建筑裝修和陳列展覽總投資2400余萬元,其中上海中醫藥大學出資約2000萬元,上海市科委、市文管委和浦東新區 博物館館藏資助近400萬元。
醫史博物 資料
醫史博物館成立于1938年7月,是中國最早建立和目前具有相當規模的中醫史專業博物館,館藏從新石器時代以來的中醫藥文物14000多件,《黃帝內經》、《傷寒論》和《本草綱目》等古今醫籍6000多冊,醫藥報刊3000多冊/種,其中不少是20世紀20、30年代稀見中醫藥刊物。分綜合館和養生康復、針灸推拿、中藥方劑、中醫文化、中醫科教5個專題館,展示的實物史料,反映五千年來中醫藥學發展的重要史實和主要成就,在中醫史教學、普及中醫科學知識、促進中外醫學交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展品和展示項目
醫史綜合館中的展品和展示項目有中醫藥千年回響銅浮雕、精氣神浮雕、雕塑、歷代醫家及醫事活動雕塑,漢代馬王堆出土的花椒、桂皮,唐·太醫署場景,秦代五角形下水道管,宋代串鈴,明刻本《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明代獬豸熏,明代葫蘆形黑釉特大藥壇,清末《世補齋醫書》書板等。
針灸推拿 資料
針灸推拿館展示珍品--清代乾隆賜與編著《醫金鑒》官員、1744年鑄造的針灸銅人,石器時代的醫療用具砭石,翻刻于1665年的《銅人明堂圖》,針灸推拿器械等,針灸推拿的發展歷程和醫療成就。中醫文化館展示中醫名家等書法、繪畫作品和歷代醫家的處方手跡。康復養生館從調攝、起居有常、飲食合理、健身運動、用藥有道等不同側面反映中醫注重預防和病后調理的思想和方法。中藥方劑館有馬王堆出土的花椒、茅香、桂皮,晉代王羲之親屬墓中出土的丹丸,泉州灣宋代沉船中的降香、沉香,清代各式盛藥器皿,質地各異的制藥工具,古代藥典等珍貴實物資料,還有宋·趙太丞家(清明上河圖)場景,集中反映中藥、方劑的發展概況和成就。
展覽
在中醫科教專題館里,有脈象儀、脈象模型,舌診多軟件,辨證論治觸摸屏系統,針灸智能人、按摩點穴智能人。針灸智能人等展項,是經過提升后的高科技展示內容,它們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中醫藥學的科學內涵。
中藥標本
中藥標本陳列館有近50年歷史,現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點,是中藥學教學、科研、對外交流與展示、開展中藥科普宣傳教育的平臺,是收集、制作、鑒定、保存各類中藥標本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機構。收藏中藥標本和中成藥3000多件,介紹中藥形態、功效,中藥科學知識。陳列麝香、野山人參、冬蟲夏草等名貴珍稀標本,150多種動植物中藥液浸標本,傳統精制中藥飲片,名特優新中成藥,名貴中藥臘葉標本。還有一個科普活動室,青少年可以與中藥互動,開展中藥標本趣味習作。
校史館
校史陳列館于2004年12月成立,陳列校史圖片、實物700多件。通過參觀杏林綠葉、五十春秋;創業歲月、辛勤耕耘;非常時期、風雨歷程;走進春天、發展;中醫、與時俱進等展版,觀看校門變遷、杏苑耆英、春華秋實、群賢剪影……勵精圖治、播揚國粹等等圖片和展品,觀眾可感受到同志等黨和國家xxx對上海中醫藥大學的親切關懷,了解創建于1956年上海中醫藥大學成為我國中醫藥教育、科研、醫療一個重要的的發展歷程。
百草園
占地16畝的百草園·杏林苑于2006年6月23日建成開園,將景觀、科普和教學融為一體,與中藥標本陳列館相輔相成,對免費。百草園·杏林苑是學校中醫中藥教學與研究的資源和社會科育的資源,在積極為學校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服務的同時,也全方位為社會的科育活動服務。百草園·杏林苑融入、整合并依托整個校園豐富的中醫藥特色生態景觀綠化,以點連面,充分呈現和展示橘井飄香的中醫藥文化氛圍。整個園區被設計成形與位于博物館的魚造型相對應,充分體現具有中醫特色的皆平衡的特點。在面向社會的中醫藥科育活動中,主要接待大中小學生、社區居民等,舉行包括常用藥用植物品種識別、采集、觀賞,掛牌、養護,觀看藥用植物專題短片等活動;開展青少年及科普對象參與的掛牌認養、我與苗木同成長、采果標本發放等活動;結合芳草園等園區的品種,開展收集花葉聞香識藥、采果收種選優建庫、干花干草香熏擺件、功能植物餐飲食品等趣味活動。引導觀眾了解、熱愛中醫藥文化,鑒賞各類入藥的奇花異草。百草園面積約8600m2,有平地棧道、多教室、暖房、人工小溪等,由蔭生園、水生園、丹桂園、藤蔓園、木蘭園、灌木園、果樹園、芳草園、茶藝園、香草園、盆景園、菜蔬園、品菊園、紅豆園和引種園等組成,種植400多種常用藥用植物,有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的鐵皮石斛、珍貴的毛曼陀羅、百年首烏和杜仲、石斛、辛夷、銀杏、藿香、紫蘇、黃芩、玄參、野葛、百部、百合、獼猴桃、金銀花等。杏林苑占地約2000m2,栽種杏樹320余株。杏樹由上海中醫藥大學系統師生、校友和單位認購。神農嘗百草是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杏林春暖也是醫學史上流傳了一千七百多年、贊美德醫雙馨的一段佳話,樹魂立根、育人濟世是上海中醫藥大學的職責,所以用百草園·杏林苑命名。
價值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的形式設計更是波瀾壯闊,迭起。寬敞的展廳,高低錯落的展品,雅俗對話的展具選材,穩健而協調的色調搭配,明暗襯托的用光,加之唐太醫署和宋趙太丞家2處場景的布設,使得展覽的藝術效果更加與中醫文化的豐富內涵相一致,與陳展內容的發展脈絡相同步,步步將觀眾引向深入。去年上海市將上海中醫藥博物館建設列入年度為民辦實事計劃中科育的10個項目之一,市文管委和浦東新區科協等部門也立專項予以支持。該博物館的建成,不僅將為上海和浦東新區的文明建設增添了高品位的文化藝術展示場所,也將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宣傳中華民族醫藥衛生活動的歷史與成就,開展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愛國主義和民族優秀傳統教育,為增進中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醫藥交流和友誼,推動中醫藥學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新建系統
2006年還建成多語種(漢語、英語、日語、韓語)導覽系統、多動態演示(海洋藥用資源、處方賞析、針灸沿革、名貴中藥材鑒別)系統。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