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負性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電負性

    編輯

    電荷性,符號為 χ,是給定化學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學鍵時吸引共享電子(或電子密度)的趨勢。 原子的電負性受其原子序數及其價電子與帶電核的距離的影響。 相關的電負性越高,原子或取代基吸引電子的能力就越強。 電荷作為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定量估計鍵能,以及鍵的化學極性的符號和大小,它表征了從共價鍵離子鍵的連續范圍內的鍵。 松散定義的術語電正性與電負性相反:它表征元素提供價電子的傾向。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電負性是由核電荷等因素決定的(一個原子擁有的質子越多,它對電子的拉力就越大)和原子殼中其他電子的數量和位置(一個原子的電子越多 有,價電子離原子核越遠,因此它們所帶的正電荷就越少——這既是因為它們與原子核的距離增加,也是因為較低能量核心軌道中的其他電子將起到屏蔽作用 來自帶正電的原子核的價電子)。

    電負性一詞由 J?ns Jacob Berzelius 于 1811 年引入,盡管該概念在此之前就已為人所知,并被包括阿伏伽德羅在內的許多化學家研究過。它已被證明與許多其他化學性質相關。 負載性不能直接測量,必須根據其他原子或分子特性計算。 已經提出了幾種計算方法,盡管電負性的數值可能存在微小差異,但所有方法都顯示出元素之間相同的周期趨勢。

    最常用的計算方法是 Linus Pauling 最初提出的。 這給出了一個無量綱量,通常稱為鮑林標度 (χr),相對標度從 0.79 到 3.98( = 2.20)。 當使用其他計算方法時,通常(盡管不是強制性的)在涵蓋相同數值范圍的范圍內引用結果:這被稱為鮑林單位的電負性。

    正如通常計算的那樣,電負性不僅僅是原子的屬性,而是分子中原子的屬性。 即便如此,原子的電負性與xxx電離能密切相關,與電子親和力負相關。 可以預料,元素的電負性會隨其化學環境而變化,但它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可轉移的特性,也就是說,相似的值在各種情況下都是有效的。

    銫是電負性最小的元素 (0.79); 氟最多(3.98)。

    計算方法

    編輯

    鮑林電負性

    Pauling 于 1932 年首次提出電負性的概念,以解釋為什么兩個不同原子(A-B)之間的共價鍵比 A-A 和 B-B 鍵的平均值更強。 根據價鍵理論,鮑林是其中的著名支持者,異核鍵的這種額外穩定性是由于離子正則形式對鍵合的貢獻。

    電負性

    因此,氫和溴之間的鮑林電負性差異為 0.73(離解能:H-Br,3.79 eV;H-H,4.52 eV;Br-Br 2.00 eV)

    由于僅定義了電負性的差異,因此有必要選擇任意參考點來構建標度。 選擇氫作為參考,因為它與多種元素形成共價鍵:其電負性首先固定為 2.1,后來修改為 2.20。 還需要確定兩個元素中哪個元素的電負性更大(相當于選擇平方根的兩個可能符號之一)。 這通常是使用化學直覺來完成的:在上面的例子中,溴化氫溶解在水中形成 H+ 和 Br- 離子,因此可以假設溴比氫更具電負性。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4689/

    (4)
    詞條目錄
    1. 電負性
    2. 計算方法
    3. 鮑林電負性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