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化軌道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雜化軌道

    編輯

    在化學中,軌道雜化(或雜化)是混合原子軌道形成新的雜化軌道(具有不同的能量、形狀等,與組分原子軌道不同)的概念,適用于電子配對以形成價鍵中的化學鍵 理論。 例如,在一個形成四個單鍵的碳原子中,價殼 s 軌道與三個價殼 p 軌道結合,形成四個等價的 sp3 混合物,以圍繞碳的四面體排列與四個不同的原子鍵合。 雜化軌道可用于解釋分子幾何形狀和原子鍵合特性,并且在空間中對稱分布。 通常雜化軌道是通過混合具有可比能量的原子軌道形成的。

    歷史和用途

    編輯

    化學家 Linus Pauling 于 1931 年首次提出雜交理論,以使用原子軌道解釋甲烷 (CH4) 等簡單分子的結構。 鮑林指出,碳原子通過使用一個 s 軌道和三個 p 軌道形成四個鍵,因此可以推斷碳原子將以直角(使用 p 軌道)形成三個鍵,并使用 s 軌道形成第四個較弱的鍵 在某個任意方向。 實際上,甲烷有四個強度相等的 C-H 鍵。 任意兩個鍵之間的角度為四面體鍵角109°28'(約109.5°)。 鮑林假設在四個原子存在的情況下,s 和 p 軌道形成四種等效組合,他稱之為雜化軌道。 每個雜化物都表示為 sp3 以指示其組成,并沿著四個 C-H 鍵之一定向。 這個概念是為這種簡單的化學系統開發的,但這種方法后來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今天它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有機化合物結構合理化啟發式方法。 它給出了一個簡單的軌道圖,相當于路易斯結構

    雜交理論是有機化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之一是鮑德溫規則。 為了繪制反應機制,有時需要兩個原子共享兩個電子的經典鍵合圖。 雜交理論解釋了烯烴和甲烷中的鍵合。 主要由軌道雜交決定的 p 特征或 s 特征的數量可用于可靠地預測分子性質,例如酸度或堿度。

    概覽

    編輯

    軌道是分子內電子行為的模型表示。 在簡單雜交的情況下,這種近似基于原子軌道,類似于氫原子的軌道,氫原子是xxx可以精確求解薛定諤方程的中性原子。 在碳、氮和氧等較重的原子中,使用的原子軌道是 2s 和 2p 軌道,類似于氫的激發態軌道。

    假設雜化軌道是原子軌道的混合物,以不同的比例相互疊加。 例如,在甲烷中,形成每個碳氫鍵的 C 雜化軌道由 25% 的 s 特征和 75% 的 p 特征組成,因此被描述為 sp3(讀作 s-p-三)雜化。 量子力學將這種混合描述為 N ( s + 3 p σ ) {\displaystyle N(s+{\sqrt {3}}p\sigma )} 形式的 sp3 波函數,其中 N 是歸一化常數(此處 1/2) 和 pσ 是沿 C-H 軸定向的 p 軌道以形成 sigma 鍵。 在這個例子中,系數的比率(通常表示為 λ)是 3 {\displaystyle \color {blue}{\sqrt {3}}}。 由于與軌道相關的電子密度與波函數的平方成正比,因此 p 特性與 s 特性的比率為 λ2 = 3。p 特性或 p 分量的權重為 N2λ2 = 3/4。

    雜交類型

    編輯

    sp3

    雜交從原子的角度描述了原子的鍵合。 對于四面體配位的碳(例如,甲烷 CH4),碳應具有 4 個具有正確對稱性的軌道以與 4 個氫原子鍵合。

    碳的基態配置為 1s2 2s2 2p2 或更容易閱讀:

    雜化軌道

    碳原子可以利用其兩個單獨占據的 p 型軌道與兩個氫原子形成兩個共價鍵,產生單線態亞甲基 CH2,這是最簡單的卡賓。 碳原子也可以通過一個電子從雙占據的 2s 軌道到空的 2p 軌道的激發(或促進)與四個氫原子鍵合,從而產生四個單獨占據的軌道。

    兩個附加鍵的形成所釋放的能量足以補償所需的激發能,有力地促進了四個 C-H 鍵的形成。

    量子力學上,如果四個鍵是等價的,則獲得最低能量,這要求它們由碳上的等價軌道形成。 可以獲得一組四個等效軌道,它們是價殼層(核心軌道幾乎從不參與成鍵)s 和 p 波的線性組合。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4744/

    (5)
    詞條目錄
    1. 雜化軌道
    2. 歷史和用途
    3. 概覽
    4. 雜交類型
    5. sp3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