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阻
編輯磁阻或磁阻是磁路分析中使用的概念。 它被定義為磁動勢 (mmf) 與磁通量之比。 它代表磁通量的反作用力,取決于物體的幾何形狀和成分。
磁路中的磁阻類似于電路中的電阻,因為電阻是對電流的抵抗力的量度。 磁阻的定義在這方面類似于歐姆定律。 然而,通過磁阻的磁通量不會像電流通過電阻那樣引起散熱。 因此,該類比不能用于模擬能量在磁域和電域之間交叉的系統中的能量流。 確實正確表示能量流的磁阻模型的另一種類比是回轉器-電容器模型。
磁阻是一個標量廣延量,類似于電阻。 磁阻的單位是反亨利,H?1。
歷史
編輯不情愿一詞是奧利弗·海維賽德于 1888 年 5 月創造的。 1840 年,詹姆斯·焦耳 (James Joule) 首次提到了磁阻的概念。亨利·奧古斯都·羅蘭 (Henry Augustus Rowland) 在 1873 年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類似于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磁通量定律。 羅蘭 (Rowland) 還負責在 1880 年創造了磁動勢一詞,該詞在 1883 年晚些時候也是博桑奎特 (Bosanquet) 顯然獨立創造的。
定義
編輯在交流和直流場中,磁阻是磁路中的磁動勢 (MMF) 與該電路中的磁通量之比。 在脈動直流或交流場中,磁阻也會發生脈動(參見相量)。
- R {\displaystyle {\mathcal {R}}} (R) 是每韋伯安匝數的磁阻(相當于每亨利匝數的單位)。 匝數是指構成電感器的電導體的繞組數。
- F {\displaystyle {\mathcal {F}}} (F) 是以安匝為單位的磁動勢 (MMF)
- Φ (Phi) 是韋伯磁通量。
它有時被稱為霍普金森定律,類似于歐姆定律,電阻由磁阻代替,電壓由 MMF 代替,電流由磁通量代替。
磁導率是磁阻的倒數:P = 1 R {\displaystyle {\mathcal {P}}={\frac {1}{\mathcal {R}}}}
它的SI派生單位是亨利(與電感的單位相同,雖然兩個概念不同)。
正如麥克斯韋方程所描述的那樣,磁通量總是形成一個閉環,但環路的路徑取決于周圍材料的磁阻。 它集中在最不情愿的路徑上。 空氣和真空具有高磁阻,而軟鐵等易磁化材料具有低磁阻。 低磁阻材料中的通量集中形成強大的臨時極點,并產生傾向于將材料移向更高通量區域的機械力,因此它始終是一種吸引力(拉力)。
應用
編輯- 可以在某些變壓器的核心中創建恒定的氣隙,以減少飽和的影響。 這增加了磁路的磁阻,并使其能夠在磁芯飽和之前存儲更多能量。 這種效應也用在反激式變壓器中。
- 可以通過可移動的保持器在磁芯中創建可變氣隙,以創建一個磁通開關,該開關可以改變磁路中的磁通量,而不改變該電路中的恒定磁動勢。
- 磁阻的變化是磁阻電機(或可變磁阻發電機)和亞歷山大森交流發電機背后的原理。 另一種說法是,磁阻力爭取xxx限度地對齊磁體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