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 針狀體
針狀體
編輯針狀體是鋼中鐵素體的顯微組織,二維觀察呈針狀微晶或晶粒特征。 這些顆粒實際上是三維形狀,呈薄透鏡狀。 這種微觀結構優于其他微觀結構,因為它的無序排列增加了韌性。
針狀體是通過在夾雜物上直接成核在原始奧氏體晶粒內部形成的,導致隨機取向的短鐵素體針,具有“籃子編織”外觀。 針狀體的特征還在于鐵素體晶粒之間的高角度邊界。 這進一步減少了解理的機會,因為這些邊界阻礙了裂紋擴展。
據報道,在 C-Mn 鋼焊縫金屬中,非金屬夾雜物有助于各種鐵素體形貌的成核; 特別是某種類型和尺寸的富氧夾雜物與針狀鐵素體的晶內形核有關,例如,觀察到的。 針狀體是一種精細的魏氏成分,由氧化物/硫化物/硅酸鹽顆粒的最佳晶內分散成核。 針狀鐵素體的互鎖特性及其細晶粒尺寸(0.5 至 5 μm,縱橫比為 3:1 至 10:1)提供了對解理裂紋擴展的xxx抵抗力。
焊縫金屬的成分控制通常是為了xxx限度地提高針狀鐵素體的體積分數,因為它賦予韌性。 在連續冷卻過程中,更高的合金含量或更快的冷卻通常會延遲相變,然后相變將在較低溫度下發生,低于貝氏體起始溫度,并導致更高的硬度。 在現代低合金鋼焊縫金屬中,夾雜物作為成核點的功效是,通過連續冷卻和低于貝氏體起始溫度的等溫轉變,細晶粒內貝氏體可以在其上成核。 文獻中出現了一些混淆,因為這種在光學顯微鏡下外觀類似于針狀鐵素體的細粒晶內貝氏體被一些研究人員稱為針狀鐵素體。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