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編輯海水,或咸水,是來自大海或海洋的水。 平均而言,世界海洋中的海水鹽度約為 3.5%(35 g/L,35 ppt,600 mM)。 這意味著每公斤(按體積計大約一升)海水含有大約 35 克(1.2 盎司)溶解鹽(主要是鈉(Na+) 和氯化物 (Cl?) 離子)。 地表的平均密度為 1.025 千克/升。 海水比淡水和純水(4 °C (39 °F) 時密度為 1.0 kg/L)都密度大,因為溶解的鹽增加質量的比例大于體積。 海水的冰點隨著鹽濃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典型的鹽度下,它凍結在大約 ?2 °C(28 °F)。 2010 年,在南極冰川下的一條溪流中發現了有記錄以來最冷的液態海水:測得的溫度為 -2.6 °C(27.3 °F)。 海水的 pH 值通常限制在 7.5 到 8.4 之間的范圍內。 然而,海水沒有普遍接受的參考 pH 值,基于不同參考值的測量值之間的差異可能高達 0.14 個單位。
屬性
編輯鹽度
盡管絕大多數海水的鹽度在 31 到 38 g/kg 之間,即 3.1-3.8%,但全世界海水的鹽度并不一致。 在與來自河口、冰川融化或大量降水(例如季風)的淡水徑流發生混合的地方,海水的含鹽量可能xxx降低。 含鹽量最高的公海是紅海,那里蒸發率高、降水量少、河流徑流少、環流受限導致海水異常咸。 孤立水體的鹽度可能更高——死海的鹽度大約高十倍。 歷史上,幾種鹽度標度被用來近似海水的xxx鹽度。 一種流行的尺度是實用鹽度尺度,其中鹽度以實用鹽度單位 (PSU) 測量。 目前的鹽度標準是參考鹽度標度,鹽度以 g/kg 為單位表示。
密度
表層海水的密度在 1020 到 1029 千克/立方米之間,具體取決于溫度和鹽度。 在 25°C 的溫度、35g/kg 的鹽度和 1atm 的壓力下,海水的密度為 1023.6kg/m3。 在海洋深處,在高壓下,海水的密度可以達到 1050 千克/立方米或更高。 海水的密度也隨著鹽度的變化而變化。 海水淡化廠產生的鹽水的鹽度可高達 120 g/kg。 在 25°C 和大氣壓下,鹽度為 120 g/kg 的典型海水鹵水的密度為 1088 kg/m3。 海水 pH 值限制在 7.5 至 8.4 范圍內。 海水中的聲速約為 1,500 米/秒(而聲速在空氣中的速度通常約為 330 米/秒,壓力約為 101.3 kPa,1 個大氣壓),并隨水溫、鹽度和壓力而變化。 海水的導熱系數在 25°C 和鹽度為 35 g/kg 時為 0.6 W/mK。導熱系數隨鹽度增加而降低,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化學成分
海水含有比所有類型的淡水更多的溶解離子。 然而,溶質的比例顯著不同。 例如,雖然海水中的碳酸氫鹽含量是河水的 2.8 倍,但海水中碳酸氫鹽占所有溶解離子的百分比遠低于河水。 碳酸氫根離子占河水溶質的 48%,但在海水中僅占 0.14%。 這些差異是由于海水溶質的停留時間不同造成的; 鈉和氯化物的停留時間很長,而鈣(對碳酸鹽的形成至關重要)往往沉淀得更快。 海水中最豐富的溶解離子是鈉、氯、鎂、硫酸鹽和鈣。 其滲透壓約為 1000 mOsm/L。
還發現了少量其他物質,包括濃度高達每升 2 微克氮原子的氨基酸,這些物質被認為在生命起源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微生物成分
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 1957 年的一項研究在太平洋的遠洋和淺海區域對水進行了采樣。 使用直接顯微鏡計數和培養,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計數顯示高達從培養獲得的 10 000 倍。 這些差異歸因于聚集體中細菌的出現、培養基的選擇性作用以及非活性細胞的存在。 在溫躍層下方注意到細菌培養物數量的顯著減少,但不是通過直接顯微鏡觀察。 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量的螺旋藻樣形式,但在培養過程中卻沒有。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