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碰撞理論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碰撞理論是用于預測化學反應速率的化學原理。它指出,當合適的反應物粒子以正確的方向相互碰撞時,只有一定數量的碰撞會導致可察覺或顯著的變化;這些成功的變化被稱為成功的碰撞。成功的碰撞必須在撞擊時刻有足夠的能量,也稱為活化能,以打破預先存在的鍵并形成所有新鍵。這導致反應的產物。增加反應物的濃度會導致更多的碰撞,從而導致更成功的碰撞。升高溫度會增加溶液中分子的平均動能,從而增加具有足夠能量的碰撞次數。 當...

    簡介

    編輯

    碰撞理論是用于預測化學反應速率的化學原理。 它指出,當合適的反應物粒子以正確的方向相互碰撞時,只有一定數量的碰撞會導致可察覺或顯著的變化; 這些成功的變化被稱為成功的碰撞。 成功的碰撞必須在撞擊時刻有足夠的能量,也稱為活化能,以打破預先存在的鍵并形成所有新鍵。 這導致反應的產物。 增加反應物的濃度會導致更多的碰撞,從而導致更成功的碰撞。 升高溫度會增加溶液分子的平均動能,從而增加具有足夠能量的碰撞次數。

    催化劑參與反應物分子之間的碰撞時,發生化學變化所需的能量較少,因此更多的碰撞具有足夠的能量來發生反應。 因此反應速率增加。

    碰撞理論與化學力學密切相關。

    速率常數

    編輯

    碰撞理論預測的雙分子氣相反應 A + B → 產物的速率為

    r ( T ) = k n A n B = Z ρ exp ? ( ? E a R T ) {displaystyle r(T)=kn_{text{A}}n_{text{B}}=Z rho exp left({frac {-E_{text{a}}}{RT}}right)}

    在哪里:

    • k 是以(分子數)?1?s?1?m3 為單位的速率常數
    • nA 是氣體中 A 的數密度,單位為 m?3。
    • nB 是氣體中 B 的數密度,單位為 m?3。 例如。 對于氣體 A 濃度為 0.1 mol?L?1 和 B 濃度為 0.2 mol?L?1 的氣體混合物,A 的密度數為 0.1×6.02×1023÷10?3 = 6.02×1025 m?3,則數 B的密度為0.2×6.02×1023÷10?3 = 1.2×1026 m?3。
    • Z 是以 m?3?s?1 為單位的碰撞頻率。
    •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位阻因子。
    • Ea 是反應的活化能,單位為 J?mol?1。
    • T 是以 K 為單位的溫度。
    • R 是以 J mol?1K?1 為單位的氣體常數

    r(T)的單位除以(1000×NA)后可換算為mol?L?1?s?1,其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

    對于 A 和 B 之間的反應,用硬球模型計算的碰撞頻率為:

    Z = n A n B σ AB 8 k B T π μ AB = 10 6 N A 2 [A][B] σ AB 8 k B T π μ AB {displaystyle Z=n_{text{A}}n_{ text{B}}sigma _{text{AB}}{sqrt {frac {8k_{text{B}}T}{pi mu _{ text{AB}}}}}=10{6}N_{A}{2}{text{[A][B]}}sigma _{text{AB}}{sqrt { frac {8k_{text{B}}T}{pi mu _{text{AB}}}}}}

    在哪里:

    • σAB 是反應截面(單位m2),兩個分子碰撞時的面積,簡化為σ AB = π ( r A + r B ) 2 {displaystyle sigma _{text {AB}}=pi (r_{text{A}}+r_{text{B}}){2}} ,其中 rA 是 A 的半徑,rB 是 B 的半徑,單位為 m。
    • kB 是玻爾茲曼常數單位 J?K?1。
    • T為xxx溫度(單位K)。
    • μAB 是反應物 A 和 B 的約化質量,μ AB = m A m B m A + m B {displaystyle mu _{text{AB}}={frac {{ m_{text{A}}}{m_{text{B}}}}{{m_{text{A}}}+{m_{text{B}}}}}} ( 單位公斤)。
    • NA 是阿伏加德羅常數。
    • [A] 是 A 的摩爾濃度,單位為 mol?L?1。
    • [B] 是 B 的摩爾濃度,單位為 mol?L?1。

    如果將與量綱有關的所有單位都轉換為dm,即[A]和[B]為mol?dm?3,σAB為dm2,玻爾茲曼常數為dm2?kg?s?2?K?1,則

    Z = N A σ AB 8 k B T π μ AB [ A ] [ B ] {displaystyle Z=N_{text{A}}sigma _{text{AB}}{sqrt { frac {8k_{text{B}}T}{pi mu _{text{AB}}}}}[{text{A}}][{text{B }}]}

    單位 mol?dm?3?s?1。

    稀釋溶液中的碰撞

    稀釋氣體或液體溶液中的碰撞由擴散而不是直接碰撞調節,這可以根據菲克擴散定律計算。

    對于氣相或液相中的稀釋溶液,當擴散控制碰撞頻率時,上述方程式不適用,即兩個分子之間的直接碰撞不再占主導地位。 對于任何給定的分子 A,在找到要與之反應的 B 分子之前,它必須與許多溶劑分子碰撞,比方說分子 C。

    碰撞理論

    定量分析

    編輯

    推導

    考慮雙分子基本反應:

    A + B → C

    碰撞理論認為,如果兩個粒子 A 和 B 的原子核靠近一定距離,它們就會發生碰撞。 分子 A 周圍可以與接近的 B 分子碰撞的區域稱為反應的橫截面 (σAB),簡單來說,就是對應于半徑為 ( r A B {displaystyle r_ {AB}} ) 是兩個反應分子的半徑之和。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5928/

    (3)
    詞條目錄
    1. 簡介
    2. 速率常數
    3. 稀釋溶液中的碰撞
    4. 定量分析
    5. 推導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