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解
編輯化學中的解離是一個一般過程,其中分子(或離子化合物,如鹽或復合物)通常以可逆的方式分離或分裂成其他物質,如原子、離子或自由基。 例如,當酸溶解在水中時,電負性原子和氫原子之間的共價鍵會因異質裂變而斷裂,從而產生質子 (H+) 和負離子。 解離與結合或重組相反。
解離常數
編輯對于化學平衡中的可逆解離
AB ? ? ? ? A + B
K d = [ A ] [ B ] [ A B ]
解離度
編輯解離度 α? 是已經解離的原始溶質分子的分數。 通常用希臘符號α表示。 更準確地說,解離度是指每摩爾溶質解離成離子或自由基的量。 在非常強的酸和堿的情況下,離解度將接近 1。弱酸和堿的離解度也較低。 此參數與 van 't Hoff 因子 i {\displaystyle i} 之間存在簡單關系。 如果溶質物質離解成 n {\displaystyle n} 離子,那么
i = 1 + α ( n ? 1 )
鹽類
編輯鹽在溶液(如水中)中通過溶劑化解離意味著陰離子和陽離子的分離。 可以通過蒸發溶劑來回收鹽。
電解質是指含有自由離子并可用作導電介質的物質。 大多數溶質在弱電解質中不解離,而在強電解質中,較高比例的溶質解離形成自由離子。
弱電解質是一種物質,其溶質主要以分子形式(據說是未解離的)存在于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以離子形式存在。 僅僅因為一種物質不易溶解并不能使其成為弱電解質。 乙酸 (CH3COOH) 和銨 (NH+4) 就是很好的例子。 乙酸極易溶于水,但大部分化合物溶解成分子,使其成為弱電解質。 弱堿和弱酸一般都是弱電解質。 在水溶液中會有一些 CH3COOH 和一些 CH3COO? 和 H+。
強電解質是完全或幾乎完全以離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的溶質。 同樣,電解質的強度定義為離子而非分子溶質的百分比。 百分比越高,電解質越強。 因此,即使一種物質不是很易溶,但會完全離解成離子,該物質也被定義為強電解質。 類似的邏輯適用于弱電解質。 強酸和強堿就是很好的例子,例如 HCl 和 H2SO4。 這些都將以離子形式存在于水性介質中。
氣體
編輯氣體中的離解度用符號 α 表示,其中 α 是指離解的氣體分子的百分比。 K p 和 α 之間存在各種關系,具體取決于方程的化學計量。 四氧化二氮 (N2O4) 離解成二氧化氮 (NO2) 將被占用。
如果四氧化二氮的初始濃度為每升 1 摩爾,這將在平衡時減少 α {\displaystyle \alpha },根據化學計量,2 α {\displaystyle 2\alpha } 摩爾的 NO2。 平衡常數(以壓力計)由下式給出
K p = p ( NO 2 ) 2 p ( N 2 O 4 )
其中 p 代表分壓。 因此,通過分壓的定義,用 p T 表示總壓。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