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 簡介
簡介
編輯雙交換機制是一種可能在不同氧化態的離子之間出現的磁交換。 該理論首先由 Clarence Zener 提出,預測了電子在兩種物質之間交換的相對容易程度,并且對材料是鐵磁、反鐵磁還是表現出螺旋磁性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考慮 Mn-O-Mn 的 180 度相互作用,其中 Mn eg 軌道直接與 O 2p 軌道相互作用,并且其中一個 Mn 離子比另一個具有更多的電子。 在基態,每個 Mn 離子上的電子根據洪德規則排列:
如果 O 將其自旋向上的電子放棄給 Mn4+,則其空軌道可以由來自 Mn3+ 的電子填充。 在這個過程結束時,一個電子在相鄰的金屬離子之間移動,并保持其自旋。
雙重交換預測,如果電子在接受物種上時不必改變自旋方向以符合洪德規則,那么電子從一個物種到另一個物種的移動將更容易。 跳躍(離域)的能力降低了動能。 因此,整體節能可以導致相鄰離子的鐵磁排列。
這個模型在表面上類似于超級交換。 然而,在超交換中,兩個具有相同化合價(電子數)的原子之間會發生鐵磁或反鐵磁排列; 而在雙重交換中,只有當一個原子比另一個原子多一個電子時才會發生相互作用。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