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張力波
編輯毛細管波是沿流體相界傳播的波,其動力學和相速度受表面張力的影響。
在自然界中很常見,通常被稱為漣漪。 水面上毛細管波的波長通常小于幾厘米,相速度超過 0.2–0.3 米/秒。
流體界面上的較長波長會導致重力-毛細波,這會受到表面張力和重力以及流體慣性的影響。 普通重力波的波長更長。
當在開闊水域中由微風產生時,它們的航海名稱是貓爪波。 激起如此小漣漪的微風有時也被稱為貓爪。 在開闊的海洋上,更大的海洋表面波浪(海浪和涌浪)可能是由較小的風引起的波紋波合并而成的。
色散關系
編輯色散關系描述了波的波長和頻率之間的關系。 可以區分完全受表面張力影響的純毛細波和也受重力影響的重力-毛細波。
毛細管波的色散關系是
ω 2 = σ ρ + ρ ′ | k | 3 ,
其中 ω是角頻率,σ 是表面張力,ρ是較重流體的密度,ρ ′ 較輕流體的密度和 k波數。 波長為 λ = 2 π k 。 對于流體和真空(自由表面)之間的邊界,色散關系簡化為
ω 2 = σ ρ | k | 3
重力毛細波
當毛細波也受到重力的顯著影響時,它們被稱為重力-毛細波。 對于無限深度的兩種流體之間界面上的波,它們的色散關系如下:
ω 2 = | k | ( ρ ? ρ ′ ρ + ρ ′ g + σ ρ + ρ ′ k 2 ) ,
其中 g是重力加速度,ρ和 ρ ′ 是兩種流體的質量密度 ( ρ > ρ ′ ) 。 第一項中的因子 ( ρ ? ρ ′ ) / ( ρ + ρ ′ ) 是阿特伍德 數字。
重力波體系
對于大波長,只有第一項是相關的并且有重力波。在這個極限下,波有群速度 相速度的一半:跟隨組中單個波的波峰,可以看到波出現在組的后面,增長并最終消失在組的前面。
表面張力波政權
較短的波,是固有的毛細管波,則相反:一個單獨的波出現在組的前面,在向組移動時增長 小組中心,最后消失在小組的后面。 在此限值內,相速度是群速度的三分之二。
最小相速度
在這兩個極限之間有一個點,在這個點上,重力引起的色散抵消了毛細管效應引起的色散。 在某一波長,群速度等于相速度,沒有色散。 在恰好相同的波長處,作為波長(或波數)函數的重力毛細波的相速度具有最小值。 波長遠小于臨界波長 λ m? 的波主要受表面張力支配,而遠高于重力。
對于空氣-水界面,λ m被發現為 1.7 cm(0.67 in),而 c m 為 0.23 m/s(0.75 英尺/秒)。
如果將一顆小石頭或水滴滴入液體中,波就會傳播到靜止流體的擴大圈外; 這個圓圈是對應于最小群速度的焦散線。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