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響度

    編輯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響度

    編輯

    聲學中,響度是對聲壓的主觀感受。 更正式地說,它被定義為,聽覺的屬性,聲音可以按照從安靜到響亮的等級排序。 聲音的物理屬性與感知響度的關系包括物理、生理和心理成分。 表觀響度的研究包含在心理聲學的主題中,并采用心理物理學的方法。

    在不同的行業,響度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和不同的衡量標準。 ITU-R BS.1770 等一些定義指的是廣播電影電子再現聲音的不同部分的相對響度。 其他標準,如 ISO 532A(史蒂文斯響度,以宋為單位)、ISO 532B(茨維克響度)、DIN 45631 和 ASA/ANSI S3.4,具有更通用的范圍,通常用于表征環境噪聲的響度。 更現代的標準,如 Nordtest ACOU112 和 ISO/AWI 532-3(正在進行中)考慮了響度的其他組成部分,如起始率、時間變化和頻譜掩蔽。

    響度是一種主觀測量,經常與聲壓、聲壓級(以分貝為單位)、聲強或聲功率等聲音強度的物理測量相混淆。 諸如 A 加權和 LKFS 之類的加權濾波器試圖補償測量值以對應于典型人類感知的響度。

    解釋

    編輯

    響度感知與聲壓級 (SPL)、頻率內容和聲音持續時間有關。 SPL與單音響度之間的關系可以近似為史蒂文斯冪律,其中SPL的指數為0.67。 一個更精確的模型稱為彎曲指數函數,它表明響度在低電平和高電平時隨指數增加而增加,在中等水平時隨指數降低而增加。

    人耳的靈敏度隨頻率變化,如等響度圖所示。 該圖中的每條線都顯示了將頻率感知為同樣響亮所需的 SPL,不同的曲線對應于不同的聲壓級。 它還表明,聽力正常的人對 2–4 kHz 左右的聲音最為敏感,而該區域的任一側的靈敏度都會下降。 一個完整的響度感知模型將包括按頻率對 SPL 的整合。

    過去,響度是使用耳平衡聽力計測量的,其中正弦波的振幅由用戶調節,以等于被評估聲音的感知響度。 現代響度測量標準基于臨界頻帶中的能量總和。

    聽力損失

    編輯

    當存在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耳蝸或大腦受損)時,響度感知會發生變化。 聽力受損的人不再能聽到低音量的聲音(通常被沒有聽力損失的人感知為相對安靜),但高音量的聲音通常被認為與未受損的聽眾具有相同的響度。 這種現象可以用兩種理論來解釋,稱為響度補充和柔和度感知。

    響度招募假設某些聽眾的響度比普通聽眾的音量變化更快。 該理論已被接受為經典解釋。

    柔軟性無知覺是 Mary Florentine 在 2002 年左右創造的一個術語,提出一些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聽眾可能表現出正常的響度增長速度,但在他們的閾值處卻有升高的響度。 也就是說,這些聽眾能聽到的最柔和的聲音比普通聽眾能聽到的最柔和的聲音響亮。

    補償

    編輯

    與某些消費立體聲音響上的響度補償功能相關聯的響度控制會改變頻率響應曲線,以大致對應于耳朵的等響度特性。 響度補償旨在通過提升低頻使錄制的音樂在較低音量播放時聽起來更自然,而耳朵在較低聲壓級時對低頻不太敏感。

    規范化

    編輯

    響度歸一化是一種特定類型的音頻歸一化,它可以均衡感知水平,例如,商業廣告聽起來不會比電視節目響亮。 許多音頻應用程序都存在響度歸一化方案。

    廣播

    • 商業廣告響度緩解法
    • EBU R 128

    電影和家庭影院

    • 撥號規范

    響度

    音樂播放

    測量

    編輯

    歷史上曾使用宋(響度 N)和方(響度級 LN)單位來測量響度。

    A 加權遵循人類對 s 的敏感性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6726/

    (1)
    詞條目錄
    1. 響度
    2. 解釋
    3. 聽力損失
    4. 補償
    5. 規范化
    6. 廣播
    7. 電影和家庭影院
    8. 音樂播放
    9. 測量

    輕觸這里

    關閉目錄

    目錄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