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長期建檔 鎖定
    本詞條由“匿名用戶” 建檔。

    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學院簡介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又名孫逸仙紀念醫院,簡稱中山二院)坐落在廣州市美麗的珠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江河畔(廣州市沿江西107號),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傳統的大型綜合性醫院。1987年起連續四屆獲“廣東省文明醫院”;1992年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1993年獲廣州地區xxx“甲等”醫院;1998年獲“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1999年獲“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2003年獲全國、省、市抗非模范(先進)單位;2004年度再次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建于1835年11月,由美國傳教士伯駕(Dr.ParKer)先生創辦,是中國最早的西醫院。1886年,我國偉大的孫中山先生曾在這里學醫和從事活動,使之成為中國策源地。歷史悠久,業績輝煌。中國首例膀胱取石術;首例病理解剖術;首張醫學X光片;首例眼疾手術;xxx個醫學留學生和xxx個女醫學生;xxx本醫學等等,都在這里誕生,譜寫了祖國西醫學的歷史篇章。在這間祖國西醫學的搖籃里,有謝志光、陳陶心、陳耀真、周壽愷、毛文書、秦光煜、林模、鐘世藩等一大批著名的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為祖國現代醫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各類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

       科室設置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設有一級專業科室16個,二級專業科室27個,醫技科室12個,其中內分泌內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為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為醫院重點專科。全院職工1400多人,教授47人,副教授166人;設有博士后流動站,博士點12個,博士導師27人;碩士點27個,碩士導師100多人。床位1300張,年門診量120多萬人次,年出院病人近30000人次。設備先進,優美。醫院擁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碎石機、骨密度儀、自動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熱療超聲刀、高壓氧等一大批現代化設備;具有國內一流手術室,部分潔凈度達100級。病房、門診舒適優美,診療方便快捷。

       學院發展

    近幾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2002年,小兒血液科中國xxx株人胚胎造血干細胞系建系成功;普外科宋爾衛博士與哈佛大學醫學科學家合作,應用RNA干預病毒感染的研究論文發表于2002年7月《自然·醫學》(NatureMedicine),并被美國《科學》評選為“2003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代表性;消化內科《自主免疫狀態下乙肝病毒變異的規律》課題參與國家973計劃;小兒血液科《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系列研究》、內分泌內科《關于瘦素的系列研究》分別獲2003年教育部科技一等、二等;2004年度兒科《提高兒童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實驗與臨床研究》、婦產科《保存卵巢功能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內分泌內科《糖尿病足的預警和綜合防治研究》分別獲取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醫院南院區(廣州市海珠區盈豐33號)自2002年開業后迅速發展,門診、病房大樓相繼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投入使用。并集中優勢,全力創辦以普通外科為特色的大專科、小綜合院區,打造華南地區肝膽外科特色品牌
    目前,醫院呈現出持續、穩定,醫教研協調發展的良好勢頭。全院干部職工正踏著孫中山先生的足跡,邁著時代的步伐,為推進醫院一個新的臺階,為創建國內一流的現代化醫院,為百年老院再創輝煌團結奮進!
    周邊公交:(南方大廈站)209 217 31 38 538 552 556 夜26 夜7 128 131A 186 1 208 219 236 281 57 64 旅游2線 夜1 夜31

       科室介紹

      心血管內科
    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科室介紹
    心血管內科是醫院重點學科,現有醫師20名,教授、主任醫師3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6名,、主治醫師9名,住院醫師2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6名;具有博士學位者11人,碩士學位者3人。許多診療科目均居國內、省內先進水平。科室擁有一批先進儀器和設備,包括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統(數字化平板X-光機)、64層螺旋CT、主動脈球囊反搏儀、冠脈內多普勒壓力測定儀、多道生理記錄儀、先進CCU監護設備、多普勒彩色超聲心動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動態血壓、心電圖活動平板運動試驗、心電向量、心室晚電位、心率變異性分析、放射性核素心肌和心血池顯像、磁共振體層心臟顯影等,可以滿足臨床診治需要。
    呼吸內科
    呼吸內科建立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國內較早開展肺功能研究、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和支氣管哮喘的免疫治療。今天,呼吸內科有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4名,碩士生導師2名。具有博士學位者1人,碩士學位者5人,其中3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本專科有精湛的診斷與治療技術,尤其具有特色的項目有支氣管哮喘的免疫治療;介入性呼吸病學,開展了球囊擴張術、氣道內支架置入治療氣道狹窄,經支氣管鏡高頻電刀治療氣道內腫瘤和氣道狹窄;B超介導經皮穿刺肺活檢技術,xxx提高了肺部疑難疾病診斷的準確性;肺功能實驗室和肺免疫室開展組胺激發試驗、肺通氣、彌散功能檢查、運動肺功能試驗、肺炎支原體、衣原體抗體檢測、軍團菌抗原檢測、胸水和血的腺苷脫胺酶的檢查等。
    消化內科
    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科室介紹
    消化內科是中國消化病學創始人陳國楨教授等創建于1954年,是國內最早建立的消化內科專科之一,并率先在國內開展多項臨床診斷和治療技術。消化內科是中國首批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八年長學制醫學生(直接授予臨床醫學博士)的授予點單位之一,培養了中國xxx個消化內科博士研究生。并接受來自國內外的臨床醫師來該科。該科是廣東省衛生廳“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學科,并獲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基金資助。多項研究獲得教育部、廣東省科技進步,研究課題多次獲得國家科委、衛生部、廣東省科委資助,并出版學術專著多本,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擁有強大的醫療、學術團隊,現有教授、主任醫師5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8人,主治醫師5人;學科帶頭人陳其奎為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本專科每個工作單元(半天)2~4名具有教授、主任醫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資力的消化專家在門診為廣大的病友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為您解決食管、胃、腸道、肝膽胰等各種疑難疾苦。消化內科下設消化病區(嶺南樓14樓)、內鏡檢查室和消化檢查室(博濟樓后座4樓),為您解決住院及檢查的各種問題。
    該科是國內較早開展食道疾病、消化性潰瘍、炎癥性腸病、胰腺癌和胃癌臨床與科研研究的單位,在消化性潰瘍、結腸炎、胰腺炎、肝炎肝硬化、胃炎、功能性胃腸病、胰腺癌、肝癌、胃癌和結腸癌等疾病的臨床診治方面處于國內或省內先進水平,胰腺癌的研究處于國內xxx水平。

       專家介紹

    楊冬梓
    楊冬梓,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產科的科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和碩士生導師。目前任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常務理事,全國婦科內分泌學組委員,廣東省婦幼保健學會理事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優生優育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同時還是《中華婦產科》、《國際婦產科(中文版)》、 《中國婦產科臨床》和《實用婦產科》編委。
    主要經歷和專長:1990年獲中山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生殖內分泌專業),曾在大學瑪麗醫院和多次在美國的EmoryUniversity和的UCSD做訪問學者。從事婦產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20余年,主要專業領域為生殖內分泌學。特長是對男女性不孕不育(包括試管嬰兒、人工受精等技術)、月經病、青春期發育異常(包括性早熟、生殖器官畸形等)、子宮內膜異位癥、婦科良性腫瘤(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女性老年相關疾病等的診治和手術。已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編專著3部,參編專著9部。獲二項省級科技。主持各級科研項目多項,其中主要的有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項目“卵巢功能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廣東省名醫工程項目“青春期PCOS的臨床和實驗研究”。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1810/

    (20)
    91麻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