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遺址
編輯土司遺址(拼音:Tǔsī Yízhǐ)是指中國三大土司遺址,于2015年7月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是中國第48處世界遺產。 這些遺址位于中國西南部的山區,體現了從 13 世紀到 20 世紀幸存下來的獨特土司治理制度。
背景
編輯土司是元、明、清朝代由中國朝廷任命為官員的世襲部落首領。
描述
編輯世界遺產地由三個獨立的遺址組成,它們結合起來代表了土司制度:
- 老司城在 1135 年至 1724 年間是彭土司的首都,是古代土司城市中規模xxx、保存最完好的城市。
- 廣闊的領土,仡佬族和苗族居住。
- 唐亞是秦土司的首都,統治了 600 多平方公里長達四個世紀。 唐崖始建于1355年,廢于1735年。
世界遺產
編輯2015年7月3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9屆會議期間,這三處土司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內容由匿名用戶提供,本內容不代表www.gelinmeiz.com立場,內容投訴舉報請聯系www.gelinmeiz.com客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gelinmeiz.com/220520/